张捷:让艺术贴近生活,用笔墨表达生命
■本报见习记者 施涵予
本届双年展以“五岳归来”为题,却并不仅限于三山五岳,而是更为宽泛的概念。在策展人、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张捷看来,“五岳归来”的主题,主要是揭示了画家如何直面人生,直面自然,直面生活,用我们在内心的这种体验、这种求道精神,来让艺术回归生活日常。
张捷认为,水墨可表达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水墨是中国画的一种精神,也是中国的一种精神。浙江的水墨,本身在江南气质的浸润中,更能体现出水墨氤氲的气质。“中国的山水精神,这种宇宙观、天地观,在我们的绘画里面得以阐释。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艺术家更能深入地贴近生活,能够用自己有限的笔墨经验来表达无限的生命感知,这是我们这次展览的中心。”
本届双年展的一大亮点,是青年艺术家的参与,最年轻的参展者出生于1994年。张捷表示,展览艺委会通过评审,让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走上这个平台,希望年轻人将自己的笔墨方式展现给社会,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支持,加强今后中国画持续发展的后劲,对社会美育产生更广阔的影响。
古往今来,从“一步一登临”的看山、到“只可自怡悦”的品山、再到“坐忘苦不足”的画山,不同山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象成就了一个个读山者绵长的历史记忆,不断地被神化、赞叹、象征、歌颂和描绘。
张捷本次参展作品之一《云断苍崖呼山月》,画的是夜色中的太行山脉。在刚结束不久的“宋韵今辉”艺术特展中,这个展厅正是展出了黄宾虹先生的一批夜山图。张捷说,夜山实际上难以直接看清,主要是吸纳自然的一种气象,黄宾虹先生更多用自己内心的境界,也就是胸中之丘壑来表达。
云断苍崖呼山月,“呼”这一个动词,就是在这种万籁俱静的情况下,思考如何怎么去表达夜山。据张捷介绍,这幅画前后花了两个月时间完成,没有使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上见天、下见地”的全景山水构图,而是截取了一个开放的横断面,使夜山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与张力。幽黑的颜色,营造出深邃的意境;缥缈的云影,与山脉的高耸峻拔形成对比;白练般的一道道瀑布,反衬出山形的庞大。山峦的起伏,烟岚的沉浮,道路的隐现,林木的稠薄,溪流的急缓……这些不同的对比,最终呈现出这样一幅独特的夜山。
张捷表示,这种尝试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墨历练,去转化对山川、对自然的认知,以及对生命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