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书法

文章导航

舌战长沙论书道

“湖南省第三届学术交流活动·清代碑学书法四家学术对话与交流活动”举行

  周信芳主演的《战长沙》是一出非常著名的传统京剧,5月16日,“清代碑学书法四家学术对话与交流”在长沙拉开帏幕,舌战长沙论书道——围绕清代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四位碑学主将展开,占了何绍基是湘人的东道主之便,研讨主要以何绍基为研究对象,但也能折射鲜明的学术色彩。何绍基精通文字训诂、坚守“六经注我”、向往诗词境界、到处访碑游历,清朝第一代也是第一流集篆籀古法的碑学大家,其书法建立在盛唐气象基础之上,他对颜真卿的倾情,创造了非常典型的影响后人学颜的碑帖交融的书体书风 ,已借鉴西方美术“形式”,是清朝书坛的最中坚力量,没有之二。

  首先举行开幕式,湖南书协副主席、湖南书法院副院长倪文华主持:“欢迎大家在美好而温暖的初夏,相聚在有着千年潇湘、楚汉名城、屈贾之乡美誉的长沙,共同参与‘书道湖湘·清代碑学书法四家对话与交流’活动”,杨志新、鄢福初、陈振濂先后应邀讲话。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主任杨志新一上来就提了8个问题:书法的问题是个大问题;书法的艺术逻辑有哪些;书法与其它艺术的关系;当代书法家该思考书法的许多时代命题等等。中国书协副主席、湖南书协主席鄢福初指出:“清代碑学开立出那个时代的书法新风尚,完美地演绎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古意新欢。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资源,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使命。随着简牍、帛书的大量出土,简帛书法的艺术研究就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研究课题,湖南是简帛文物出土大省,简帛书法之美完全可以建立起属于我们时代的超越帖学、碑学的书法新美学,是清代碑学作为离我们时代最近最具参考价值的一场伟大的书法美学革新。”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讲话后再即兴发挥:“今天这个研讨会与一般研讨会的最大不同是贯穿始终的问题意识,思辩性强,不会令人昏昏欲睡。”

  接着第二项 “清代碑学书法四家专题”论文专家报告会,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刘恒,中国书协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晓华担任学术“二人转”主持,马啸、姜寿田、吴高歌、陈智、唐楷之、向彬、祝帅、朱中原、陈硕、孟安康、王云碧砚等论文作者上台宣读论文。每个人按要求严格把宣读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没有一个超出规定时间,十分罕见难得。

  第三项 “清四家、碑学、当代书法”对话,参加对话学者有: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黄惇、《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刘恒、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书协秘书长郑晓华,《中华书画家》杂志副社长、副总编辑张公者担任学术主持。追问上下,妙论叠出。“刺头”黄惇属于帖学保守派,不反对碑帖合体,丢掉碑的美与丢掉帖的美都是失败的,而自己的实践一定是帖学的拥趸。他认为吴昌硕碑重于帖,萧娴取法康有为而青出于蓝。刘正成就原先的关于康有为颠覆了“二王”书法正统史观诸观点进行了大视野阐述,语言虽有点啰嗦,大家云里雾里也都认真听懂了。刘恒:邓、何、赵、吴这四个代表人物提得很好,邓石如一出,影响持久到今。清代书法的碑学实践、理论同步发展,新的审美标准产生,碑帖收藏兴起,对前代是大大的进步。郑晓华回答张公者的提问:“碑学审美的变化对今天书法的影响”。帖的优势与碑的优势互补会影响书法的笔墨效果,碑学的形式语言系统有着与帖学不类同的独到性,摆脱实用,含金量提高。

  最后一项是由陈振濂学术总结:碑学作为一种现象从哲学、美学、历史学、书法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化。湖南书协与书法院尝试这种开放式书学研讨会有点有面,非常有意义、有张力。

  本次活动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研究中心、湖南省书法家协会、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湖南省书法院联合主办,湖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邹清华、副院长谷玮,湖南省书协名誉副主席陈羲明,湖南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胡紫桂,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导陈松长,湖南省书协副主席刘晓斌、吴萍、罗红胜、崔向君等出席。当天下午,部分专家学者赴祁阳浯溪碑林考察观摩。浯溪碑林是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之一,现存自唐朝以来的碑刻507方,元结撰文、颜真卿大字正书的《大唐中兴颂》碑,文、字、石皆奇,享誉海内外。之前5月14日,张公者在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长沙)弘学楼作了“书道湖湘”公益讲座:《书法欣赏与创作》。


美术报 书法 00012 舌战长沙论书道 2023-05-27 25768821 2 2023年05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