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格调

文章导航

以文聚力 赓续中华文脉 渊博荟萃 谱写时代华章

十九岁的文博会风华正青春!

  十九年来,在文博会上不断涌现的文化新业态、新场景、新应用、新观念,已逐渐成为国人熟悉的文化风景,亦成为无数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它是不断累积与叠加的文化记忆,亦是国际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风向标。它是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交易平台、文化引擎,是文化强国的生动实践。

  文博会是文化产品,特别是艺术品的“大观园”。经过十九年的成长与发展,文博会线下展示交易规模现已达到12万平方米,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第19届的3596家,本届主打创新性、多元化、精品化的非遗·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馆,艺术精品云集、亮点纷呈。

  浙江馆:秀出活力十足的诗画江南

  在各省的文化展馆里,以粉绿色为主色调的浙江馆尤为引人瞩目。浙江展馆以“诗画江南·活力浙江”为主题,聚焦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展现浙江在文化数字化、文旅融合、重大项目和文化空间方面的创新实践。设有“数字文化”“重大项目”“文旅融合”“文化空间”四个展示区,以浙江的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为底色,充分展示浙江文化发展的魅力和实力。

  浙江馆利用数字化手段营造出“交叠时空”之感,让观众能够一镜飞越山海湖泊,一秒穿越历代古画,一键通晓千年文脉。走进序厅,《在浙里,走进绿水青山》以浙江的一天为时间轴,将青山、江湖、村庄、田野、海岛等自然人文元素串联在一起,呈现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余村、下姜村等浙江乡村的美丽蝶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成为新时代浙江乡村真实的场景。

  浙江馆倾情打造的沉浸式体验《光影万象·水墨江南》,以虚拟现实引擎驱动空间投影技术,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实时交互装置融入其中,将静止的中国古代绘画,转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画中世界,跨越时空进入数字画卷中。

  在浙江馆数字文化板块,既有文化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网络游戏、数字动漫等文化科技新兴企业,也有文化艺术、文化装备制造等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将新应用、新体验、新消费带到现场,充分体现浙江驰而不息推进“数字浙江”建设,持续为建设数字中国贡献着浙江力量。

  浙江馆带来来自省内各地市推荐的28家单位的上百件文创展品,包含民俗非遗类、IP潮玩类、瓷器类和生活工艺品类。被誉为“东方瑰宝”的台绣、富有水乡风情的秀洲农民画、雅趣横生的王星记扇子……文化源头远隔千年,文创实物近在咫尺,通过“再现”“再造”与“再生”,让传统文化回归当下生活。

  此外,亚运主题馆以杭州亚运会色彩系统为主色调,核心图形的丝绸元素交错穿插其中,在这里,可以见到徽章、吉祥物玩偶、丝巾、文具等精心设计的亚运特许产品,亚运会吉祥物“琮琮”“宸宸”“莲莲”在展馆中四处可见,十分受到观众的欢迎。

  艺术设计馆:名家原作迸发新活力

  今年是荣宝斋首次参加文博会,甫一亮相,就成为焦点。荣宝斋带来一系列“重量级”活动,涵盖名家书画真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制作技艺代表作品、数字荣宝和文创,文化味儿浓郁,现代感强烈。“传统荣宝”和“创新荣宝”交相辉映,让名家画作迸发出新价值与新活力。

  这次文博会上少不了国画名家原作,齐白石的《玉兰》、吴昌硕的《天香富贵》、傅抱石《登山》等大师级的真迹齐聚荣宝斋展位,二十幅大师的绘画真迹让观众仔细揣摩、目不暇接,直呼“过瘾”。

  而一批大师级的木版水印作品,如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徐悲鸿的《平原奔马》和《竹雀》、吴冠中的《帆》等,也出现在《经典的复现与传统的再造》展览上,这些木版水印作品都需经验丰富的工匠们通力合作,历经数年乃至数十年方能复现、几可乱真。早在1956年,《簪花仕女图》木版水印复制成功标志着绢本国画的复制艺术进入了成熟阶段。荣宝斋用了三年时间成功印制了此件作品,雕刻印版350余块,套印千余次。在玻璃展柜有《韩熙载夜宴图》和《簪花仕女图》的版套,这也是首次展示,方便观众了解木版水印的技艺。

  与此同时,荣宝斋与腾讯合作,逐步尝试开发齐白石、张大千等荣宝斋馆藏佳作的数字藏品与数字虚拟展,赋予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展现传统文化艺术新发展与新活力。借助新颖的当代数字化的艺术形式响应“让文物活起来”,也让这些有着浓厚传统文化意蕴的文创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像白石老人在84岁时所作的长卷《九秋风物图》被荣宝斋文创制作成品茶席,引起不少观众的兴趣,这种兼具功能和美感,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也大大助力艺术文化的传承。

  此外,“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呈现艺术家2000-2003年之间的创作近20件佳作。孙博文(1938—2003)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无论是巨幅大作,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认为,孙博文从比较传统的中国画教育的基础上,吸收有关表现的、外来的艺术因素,走向更宽阔超越;在开始泼彩、彩墨的情况下,更多地进入了一个自由表现的境界。

  工艺美术馆:领略大师的工匠精神

  中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高超。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汇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素养,以其生动的神韵蜚声国内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是这次文博会工艺美术展区的一大亮点。观众可以在这里一站式领略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作品,领略大师的工匠精神。本届联展活动共征集了以“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主的近百位大师的228件作品。宜兴紫砂、龙泉青瓷及杭绣、东阳木雕、黄杨木雕、缂丝、云锦、发绣、苏绣、扬州漆器与玉器……集中展示了代表工艺美术行业最高水平和技艺,在这里可以看到更多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融合的新业态,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工艺美术中的运用和实践。

  此次联展的几件大作尤为引人瞩目,比如来自江苏从事云锦技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文的《万里长城》。作品属巨幅云锦,长3米、宽0.8米,于2009年开始纹样创作,历经3年多完成,并于2013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被称为“大师在云锦上制造3D大片的效果”。金文是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是目前云锦行业唯一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非遗展馆:传统文化

  “见人、见物、见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承,最重要的传承一种精神。本次文博会的非遗展馆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带领观众走近非遗,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匠心精神、东方美学、民族韵味和中国智慧,展现非遗在新时代迸发出“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活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根植传统文化,才能永葆文化活力。像唐三彩、油纸伞制作技艺、宣笔制作技艺、内画、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绛州剔犀漆器髹饰技艺、绵竹木版年画、徐州曹氏香包制作技艺、唐卡艺术……这些充满地方特色、“文化范”十足的非遗艺术品,让观众大开眼界。在非遗展馆还举办“工艺美术进乡村”、助力推广非遗传统技艺“研讨会”等活动,鼓励主营工艺美术、非遗等领域业务的企业机构在互联网平台设立传统工艺产品销售专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销售推广传统非遗工艺产品。通过在云端的方式,借助科技的力量,展现非遗在新时代迸发出的焕新力量,呈现非遗时光流变中的一脉相承与继往开来,有力推动非遗活态保护、活态传承。

  作为“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文博会从无到有,从有至盛,从盛至强,它描绘出了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在与国际交融中的发展图谱,以饱满的激情与实际行动力,面对文化传承的命题,发出自己的“时代强音”,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作者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主任编辑、艺术评论家)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格调 00015 十九岁的文博会风华正青春! 2023-06-10 25834705 2 2023年06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