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砚边

李叔同赠印西泠印社

■周惠斌

  “一代宗师”李叔同(1880—1942)才艺卓绝,早年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著称于世。然而,39岁那年,他斩除世俗羁绊,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度,从此潜心向佛,法名演音,号弘一,最终成为一代高僧,被奉尊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李叔同17岁师从津门唐静岩学习书法篆刻,1914年加入西泠印社,一生治印赏印论印,识见独到。他自创锥刀刻印,宗法秦汉,由书入印,冲淡典雅,简约率真,讲究布局,排列严整,显现出非凡的生活情趣、人生襟怀和艺术追求。

  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前,将自己多年来悉心收藏的94方自用印章,全部赠给西泠印社。这些印章的印面文字多为李叔同的姓氏、别号、斋号,边款内容别样丰富,隐含众多故人往事,见证了李叔同与印友们的金石交往和真挚情谊。印材质地多为寿山石,刻制时间大致在1899年至1917年之间,大部分为1912年至1917年所作。除自镌的一枚“文涛长寿”白文印外,其他作者主要由三类构成。

  一类是8位西泠印社大咖刻的17方印章,如王福庵的“息老人”印,叶为铭的“一息尚存”印,经亨颐的“李布衣”印,费龙丁的“李叔同”印,胡然的“但吹竽”,王世的“息翁大利”等。一类是彼时名噪一时的书画篆刻家刻的29方印章,如陈师曾刻有5方印,印文分别为“叔子”“前世画师”“李布衣”“李息之印”“息翁晚年之作”,其中,“前世画师”取自苏轼诗句“前世画师今姓李”。吴昌硕的篆刻弟子徐新周(年长李叔同27岁,二人为忘年之交)刻有6方印,印文分别为“漱筒长寿”“广平”“三郎沉醉打球回”“息霜”“息”“李布衣”等。此外,戈朋云刻“当湖惜霜”印,丁二仲刻“管领湖山”“丙辰息翁归寂之年”“放浪”印,吴在刻“李息”“李布衣”印。一类是“乐石社”社友的赠印。1914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生成立金石篆刻研究会“乐石社”,李叔同任首任社长,夏丏尊和12名学生社友先后刻47方印赠送李叔同。其中,夏丏尊先后刻有“哀翁”“息翁”及“哀公、李息”两面印。

  为保存这些珍贵印章,西泠印社在孤山山麓鸿雪径的崖壁上凿窟,将印章装入木匣,封存于洞内庋藏,洞口外覆盖一块碣石,高9寸,宽1尺,镌刻由叶为铭(“创社四君子”之一,字品三,号叶舟)题写的阴文小篆“印藏”两字,左侧题跋6行隶书,记述缘由:“同社李君叔同,将祝发入山,出其印章,移储社中。同人用昔人诗冢、书藏遗意,凿壁庋藏,庶与湖山并永云尔。戊午夏,叶舟识。”意指“印藏”是李叔同成为弘一法师前留给尘世的雪泥鸿爪,亦高度契合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诗意。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青苔覆满石壁,“印藏”成为鲜为人知的秘密。

  1963年秋,西泠印社建社60周年纪念大会前夕,因担虑“印藏”壁龛年久泐损,印社决定开启“印藏”,另予珍藏。于是,撬开了封闭45年之久的石碑,取出木盒,李叔同的94方自用印章得以重现于世,时隔近半个世纪后,它们依然清晰完好,令人叹为观止。那块“印藏”刻石,如今,仍嵌于原处,供游人观瞻抒怀。

  印藏西泠,湖山共永。“印藏”艺术地反映了李叔同早年与金石朋友圈的交往酬唱,再现了他与“百年名社”西泠印社红尘结缘的过往。鉴赏这些遗世“印藏”,不仅可以真切领略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篆刻名家、“乐石社”师生铁笔刻赠印章的各式面貌及其艺术之美,更能充分感受“一代宗师”李叔同的一生行谊、印人情怀、德性光辉和精神境界。


美术报 砚边 00015 李叔同赠印西泠印社 2024-03-09 26694181 2 2024年03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