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美育

文章导航

600余嘉宾齐聚衢州高级中学

重塑学校美育观

  11月23日,一场聚焦“美育浸润重构学校新美育”的研讨活动在衢州高级中学开展。此次活动由衢州高级中学与美术报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及衢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与支持。来自全国七个省市的600余名美育学者、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索美育的未来发展之路。

  开幕式上,衢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季根寿致辞。他对衢州高级中学在美育领域的探索给予高度评价,从生命、学生、学校和教育四个维度,阐述了美育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并表达了对“学美术,在衢州”的美好愿景,期待衢州能够成为美育教育的高地。

  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原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何韵兰通过视频向活动发来祝贺。她指出,学校美育和全民美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需要领航人的执着坚持和实践探索。在AI时代,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她希望衢州高级中学能够将大美育观和科技观融入教学,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开幕式上,美术报社还为衢州高级中学授牌“美育示范学校”。随后,衢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赵海亮进行了《十五年的坚守——衢州高级中学美育实践探索》的主题汇报。

  美育新视角:

  美育责任、美育共生与跨学科融合

  在随后的主题演讲环节,广州美术学院陈卫和教授指出,美术与美育虽有交集,但美育更注重绘画表达中的心灵塑造。他强调,美育应借助“美之术”直观体验,让学生感知“术之美”。

  复旦大学金晓峰教授则分享了美与科学的紧密联系。他认为,科学追求和谐之美,美育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不仅限于美术或语文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钱初熹教授虽未能亲临现场,但通过视频演讲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学校美术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提出馆校结合的美育新模式。

  南京艺术学院李静教授从跨学科视角出发,对比国际美育课程与教学,呼吁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推广跨学科学习,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美育论坛闪电演讲环节在中央美术学院贺羽教授的《重塑美术基础教学与美术专业的未来》中震撼开场。贺教授指出,高校美术基础教学需回归传统价值,重塑体系,以应对图像与AI的双重冲击,并担忧美术专业性别失衡问题。随后,苏州大学万竹青副教授带大家回溯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前世”,梳理了美术教育历史演变,提出前瞻性观点,为美育发展指明新方向。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周信达老师则以跨学科融合为视角,强调美育需挖掘多元美,通过艺术课程等路径实现浸润,打开美育新视野。衢州高级中学周晓天老师分享了柯山大讲堂的坚持与成就,讲述了美育如何在衢高生根开花,助力品牌形成。宁波华茂教育博览园张添勇主任提出“美育共生”理念,通过环境涵养生命之爱,激发学生创造,培养文化自信与跨学科思维。最后,学生家长代表何云峰以《追求美,成就人》为题,分享了作为企业家与家长的美育追求,为美育论坛增添独特视角。

  美育坚守:

  柯山大讲堂走过十年

  在柯山大讲堂十周年研讨圆桌论坛上,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与衢高党委书记赵海亮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共同回顾了柯山大讲堂十年的辉煌历程,并就学校美育实践展开了探讨。衢州高级中学退休教师谢华以一幅《祈福》画作引入,阐述了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过程。她认为,美是一种全方位的、无声无息地流入心灵的东西,如同杨梅酒在时间中逐渐浸润出味道。谢老师还分享了她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的经历,并鼓励大家共同营造爱的氛围,让世界更加美好。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学会原副主席、衢州文史专家刘国庆则深情回顾了他与衢高的不解之缘。作为走上柯山大讲堂次数最多的嘉宾,他深感柯山大讲堂是衢州柯山书院文化的赓续,希望这一品牌能够常青。刘老师对衢高学生“原美达理”的印象深刻,并希望同学们在校训的映照下,丰富自己的人生。

  衢州中专高级讲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陈晓峰则分享了他与衢高的深度情感连接。陈老师也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认为文化育人应博众家之长,吸收世界先进文化。衢州学院副教授寿伟克从自己的绘画和求学经历出发谈及对美的理解。

  美育新实践:

  社会美育理想与全景式育人模式

  在随后的美育实践圆桌研讨中,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院长竺照轩从美育学院这一特殊的称谓说起,他说,美育学院成立时间不长,但是中国美术学院的社会美育理想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他认为,美育的建设从来不是简单的工程,美术的教育只是美育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现在讲美育,目的不在于高考,而在于种下美的种子,滋养学生的心灵。他通过两个短片向在场观众展示了乡村美育实践,乡村美育浸润新范式在美境、美育、美心,唯有校园美境营造与云上美育教学双管齐下,方能养育心性,提升心灵。“以爱美的心,真正完成人们的生活”,他以蔡元培的话勉励大家不断前行,做好美育。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审核委员会专家朱敬东以“以美育人:中华美学视野下新时代全景式人才培育模式”为主题进行分享。他提出新时代学校美育浸润学生,浸润教师,浸润学校,赋能社会,并通过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达到立德树人。他说,美育的价值在于使人性完善、社会和谐、世界幸福。对于如何达成此种培育模式,他认为,一是要从“知识文本”教学转向“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二是在对外部世界的探求中,实现对自己精神家园的建构;三是在持续地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中,探索世界、认知自我、发展理性。

  衢州高级中学退休教师梅林以欣赏名画时学生反应为例,强调美育的关键在于浸润和环境。衢州高级中学校友、上海市洋泾中学美术教研组长曹哲分享了衢高与上海的美育实践。他多次回访衢高,观察学习其美育实践,并介绍了上海非遗进校园、二十四节气等结合当地文化与社会资源的美育活动。曹哲认为,美育浸润无声育人,对学校新美育重构大有裨益,对学生未来发展十分有益。他强调,美育浸润对于重构学校美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主论坛的前夜,还举办了“樟树之约——毕业生论坛”,毕业生代表回校参加了论坛的分享,以自己的发展展示着衢高美育的成果。与此同时,“原美达理——全国美术教师邀请展暨衢州高级中学美育成果展”也同期开幕,共展出全国艺术类高校、中小学美术教师作品90件,毕业生作品47件,美育项目化学习成果13件。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1日。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美育 00008 重塑学校美育观 2024-11-30 美术报2024-11-3000008;27206267 2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