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油画

文章导航

情缘江南又一喜

——我看陶文杰的“情缘江南”系列

  陶文杰 情缘江南系列
  陶文杰 情缘江南系列

  饭,总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总是一步一步走的。陶文杰像一位诚实的农夫,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年复一年地默默耕耘着他的艺术心田,当然丰产;但他又是一位睿智的农夫,苦心地经营着愿望和理想。在他的艺田里,不只是“桃花开了李花开” 地简单轮回,而是在不断地提炼、升华,推出奇特的新品,每次都让人惊喜、让人钦佩!

  从1989年全国美展铜奖的《星火计划0001号》,到1994年全国美展铜奖的《快乐幼儿园》,到1999年全国美展银奖的《童年的梦》和2004年全国美展铜奖的《人类的朋友——鸟》,他从来没有重复过自己,每一次都是有所发现、有所尝试、有所突破,但有一点是永远的,那就是每一次都是他真实心灵的流露,极具个性。此后,他在2008年于杭州山海星云画廊推出了“心悟自然”系列,题材上忽然转型,寄情于山水自然,却别开生面、依然新颖。

  时隔二年左右,他的“情缘江南”系列,又一次让我们为之眼睛一亮——无论是用油彩绘在画布上,还是用笔墨洒在宣纸上,依然透射着他那强烈的个性印记,语言洒脱自如、意境勾人神魂。而在他的油画作品里,更洋溢着大胆而可贵的写意精神。 

  陶文杰受过学院严格的基本训练,但他没有像许多学员那样因此而丢失了“自我”,而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只是藉此而充实了自我、丰满了自我而已。学院教学的是“标准”,而艺术创作需要的恰恰是“不标准”——个性的;用学院基本练习的技能,照相机式地模拟自然是没有出息的,那不是创作,创作应该是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心迹的真情倾吐,故而其感受、其藉以表述的语言必然因人而异,乃一种个体的创造性劳动。这一点,陶文杰始终非常清醒,一直保持着他率真、敏锐的感觉,发展和强化着他个性独特的艺术语言。

  在西方绘画传统的画布上,“情缘江南”系列没有完全采用西方绘画的方法,更没有完全采用西方绘画的理念;他没有追求光与色的理喻、也不遵循焦点透视的景序。他将景物囿于自己独特的构成关系中,并不顾忌悖逆自然形态的理性,却注重自我心灵意象的自由流畅;他将色彩囿于自我意趣的梦幻中,而并不在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自然光色效应,却更多地关注构成元素间的色彩照应、和谐和整体色调的情怀,却是那样地宁静、温馨、深情;迁想妙得,造就了如梦如幻般的意境;似乎每幅画都是一首诗,娓娓动听地诉说着画家的眷恋、追求或梦想,也勾起了读者的乡思和童梦。写景之精神,抒我之深情!这就是写意精神的美丽和魅力,自然和那些写景拟物的画作有着天壤之别;她是自然在画家心灵里高度加工、浓缩的结晶——陶文杰就像一只蜜蜂,采集自然的精华,酿出芳香的蜜汁,然而这一次的蜜,仍然透彻着与往不同、与众不同的芳香。

  在“情缘江南”系列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尝试、探索和努力。一些作品在西式画布上的笔触却带有明显的中国画式的程式或线条,构图也是中国画式的“平远”,情调也是中国画式的沉稳,还尝试把画布做成了中国画似的条式。他甚至同时在画布和宣纸上进行尝试和探索。他在东方和西方的艺术天地里东游西逛,藉着他天才的“语言”能力怡然神游。然而他的情调始终是中国的,艺术语言也始终是中国的。这就是“情缘江南”系列告诉我们的。

  画家,应该是一只蜜蜂,勤奋,敏感,善于选择,精于酿造——凭藉自己的灵性和功底,在艺术的天地里劳作不息。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油画 00007 情缘江南又一喜 2011-01-22 nw.D1000FFN_20110122_4-00007 2 2011年01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