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评论

文人画的守望者

■袁 江

  ——谈陈乃奎花鸟画有感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杯”(唐·牟融),是对中国古代文人最好的写照。这种寄养精神的方式和方法,铸造了中国文人画的灵魂,彰显出一种特殊的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人画家至今依然继承和发扬着这种精神,他们保留着那份宁静、安逸,保留着“天人合一”的神秘状态,保留着老庄“解衣盘礴”、“无为”的誓言,保留着唐代清原禅师惟信的“三境界”的艺术修养模式,保留着中华民族的文人风骨。不是艺术家颠狂,他们荡尽尘滓物欲,徜徉于宇宙间,用才情和修养,塑造出一个新生命。

  这是中国文人画创作所必须的基础和条件。中国画自始至今都在遵循着这条规律,始终保持着创新、发展、成熟、再创新、再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繁荣的自觉精神。

  中国当代绘画界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与古人比,今人缺少的是文化和修养!没有扎实的绘画基础,没有雄厚的外功滋养,生出许多浮躁,漏掉很多修养,学术腐败、制作之风严重。

  中国文人的修养有两种环境基础:一是清淡之养;二是富足之养。所呈现的文化艺术风格也各具风骚。这是艺术多元化的起因之一。陈乃奎花鸟画艺术滋助来源于淡薄清净的心灵深处,抚琴倾觞,风月戏禅,沉迷自然,博览群书,品茶问道。他的花鸟画文气十足,气韵生动,气象萦回,直逼画眼;骨法用笔,有笔有墨,组合独运,匠心布城,错落有致,十分精巧。布款落印,应和主题,讲究设空造气。一以贯之,清凉之象,横贯绢素,信手拈来,星罗棋布。经营位置,八面出风,不落窠臼,表现了娴熟的传统功力。“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陈乃奎凭借自己的艺术天赋,用勤奋苦心经营着他的“一花一世界”,他是正宗中国文人画的守望者。

  《傲雪图》、《疏枝横玉》、《寒香冷艳》等一批以梅花为题材的作品,卓立于世,挺拔而轻隽,格物而致知,气格空灵,意境如仙,淳朴浑厚,蓄涵浓郁,神恬气清,内藏仙风道骨,哲涵理深,文养之厚,幽香素心,天地统辉,知周万物,参透古今,戏墨点彩,古雅高清。疏放有度,画从于心,温润和美,笔笔玄妙,处处升花,禅精竭虑。折枝工巧又在情理之中,气转三味又通脉达经,妙在精神纯正。“不必虑举世之我非,但当存知希之我责”(《芥子学画编》)。陈乃奎画梅的可贵之处,在于“稀、老、瘦、含”,铁枝挂星,相互映掩,空香空透,小枝宛如钢丝,枯身老木肉含筋骨,神似蟒蛇舞姿。笔、墨、彩三管齐下,设骨钩线并举,线味十足,墨趣横生。

  荷花也是陈乃奎笔下抒情的音符。《红藕香残》、《冷碧秋水香》,气象流润,笔简意赅,行笔走线,十分讲究,聚气造势,烘托主题,无一不是千虑一笔之妙。尤其是《莲塘清露》,款下傍印,自上而下,势压鸟尾,造险破险,稳定大局,画面下局,居中重墨写小荷一组,穿线托势,功到圆满。《荷塘幽静》实乃精妙之势,竖条上四分之一处,斜枝上端立一只水鸟,欲俯冲而下。画面上局,以线为主,穿插点染,虚实浓淡,恰到好处,墨彩交融之处,藏花两朵,一白一红,一虚一实,造千顷荷塘一点红之气象。下局重墨写半荷与水石交会,悬垂之感,淡石托起破之。左下角布印一方,与红花上下呼应,真乃逸品,匠心独运。

  鸟禽在陈乃奎作品中扮演主角。鸟上梅梢,高歌一曲,向人们传送着春的消息;鸟入荷塘,或沉醉荷香,或觅知音,或捕食养生;鸟入松间,或高瞻远眺,或栖枝枕月;鸟入菊丛,尽收金秋,真可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静中求动,动中求静。他笔下的鸟禽,造型准确,左顾右盼,如真如幻,画中神韵使其忘记笔墨存在,构思巧妙,天趣盎然。引人入胜,露、藏有趣,令人掩卷回味。

  松石也是陈乃奎的知友,如《空山童子落》、《幽谷松声》等作品,线条简洁明快,亮丽清宛,境界高古,意境深远,线条细腻不失粗放之感。布气有“起、承、转、合”之象,实为高手。

  陈乃奎花鸟画的题材,范围广博,无一不精,没有僵程俗套,灵动生妙,风流蕴藉,淋漓痛快,气象老成,雅丽共赏,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观众。入古出古不似古,自家面目;老气新气高古气,气气入大象。

  北宋《宣和画谱》曰:“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陈乃奎好诗词,喜幽静,多思寡言。“凡可入诗者,皆可入画。”陈乃奎把画当诗吟唱,故而作品雅而不俗。“腹有诗书气自华”,小题材画出大气象。这是陈乃奎成功的第一秘诀。“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坚持几十年笔耕不缀,保持作画的“连续性”是陈乃奎成功的第二秘诀;创作的连续性是出精品的关键。当今沉浸砚海,淡泊名利者实为少见,陈乃奎本性所为,功到所至,终有大成也。


美术报 评论 00010 文人画的守望者 2012-05-19 2445882 2 2012年05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