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9版:展事

二十年的文化记忆

——《合肥晚报》记者曹军访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馆长吴蒙

  曹军:今年是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建馆20周年,据悉20年前它是合肥第一座美术馆,目前仍是唯一的一座美术馆,这彰显了它的重要地位。

  吴蒙:20年前它不仅是合肥第一座美术馆,也是安徽省第一座美术馆。尽管它的规模不大,但从1992年建馆以后,这个馆一直发挥着省、市美术馆的双重作用。省、市的很多重大艺术展览活动都在这里开展。省美协、省书协、省摄协的很多重要展览活动都在我们这里举行,使它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艺术中心。

  问:据悉,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获得“2011年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优秀展览项目”殊荣,这在安徽省是独此一家。你们有什么样的优势,能够得到国家级奖励的青睐?

  吴:我认为优势主要体现学术性上。美术馆建馆20年来,在合肥市委宣传部和合肥市文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弘扬高雅艺术,坚持高端学术定位,先后举办了海内外各种艺术展览600多个,其中一半以上是有较高学术品位的。此次获文化部奖励的“传承经典·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学术定位就比较高,是我们把握全国美术动态这个制高点,策划有学术品位和价值的展览的一个典型案例。去年我们搞这个展览,并非特意为获奖而做,当时根本不知道国家文化部有这个评选。但是当展览成功举办,赢得广泛社会影响和全国美术界的关注,它的学术品位就出来了。

  问:获奖对于你们馆有何意义?

  吴:这次获奖虽然不是什么特别不得了的事,但它对我们美术馆有一个重要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说明我们办馆的路子走对了,今后要坚持下去,办得更好。

  问:我来合肥·久留米美术馆采访过多次,印象最深刻的是你们与市民公众的互动。除了学术功能,还主动服务于公众,赢得了市民的喜爱,比如每年一届的“迎春画展”活动。请谈谈美术馆的品牌活动项目。

  吴:这些年,我们馆品牌活动项目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一个是一年一度的“迎春画展”活动,这是我们每年春节之前必须要做的活动。这项活动的特点是贴近老百姓,让很多名家作品以低价位进入百姓家,使名家作品百姓买得起、见得到。每年通过这个活动,也吸引了很多书画家围绕在美术馆周围。画家很信任我们,我们的行动感染了他们,他们也支持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品牌活动,即“百幅名家艺术作品走进百姓家”活动。从1999年举办的首届“百幅中国画进入百姓家”活动,到“百名名家书法进入百姓家”、“百幅版画进入百姓家”,到目前共举办了五届这个活动,每次都深受公众欢迎。但这个活动相对“迎春画展”难度更大,因为“迎春画展”是以比较优惠的价格走入百姓家,而“百幅名家书画作品进入百姓家”价位就更低了。这项活动,老百姓参与度很高,每次都出现公众起大早就来排长队的情况。

  问:“名家”往往是“高价”的等义词,对于“名家作品进入百姓家”,大家感兴趣价位究竟低到何种程度?

  吴:安徽的名家鲍加、王涛、郭公达先生作品在市场上价格不菲,1999年他们的市场价位,以小品论也达到几千元一幅,但当时他们参加活动的价格仅为几百元。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体现了艺术家对这个活动的极大支持。

  问: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是个创意迭出的美术馆,这也是它的活力所在。请择要介绍你们馆的“招牌菜”。

  吴:除以上两个传统项目之外,我们馆还有几项正在开展或正在创立的品牌活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合肥与国内友好城市艺术联展”,这是合肥市与多个城市的艺术互动,首届就得到了众多友好城市的热烈响应,有合肥、海口、福州、南昌、银川、宁波、汕头等8个城市参加,影响颇大。过去城市间文化交流往往是两个城市相互之间的点对点的互动,现在是8个城市联动,是以点带面,产生叠加效应的互动。因此“合肥与国内友好城市首届艺术联展”活动,也被媒体和评论家评价为“一个小型的博览会”。有了第一届的成功举办,我们已报请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批准,准备今年下半年再举办第二届。今后将坚持延续下去,使它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品牌活动。其实我们馆最有特色的活动:是海外来的艺术交流,这是我们馆的重中之重。20年来,我们已经办了30多个涉外艺术交流展,其中仅日本方面就有20多个展览。日本国方面艺术展览,只要到安徽来,大部分都会考虑到我们馆来展出。日本驻上海总领馆最近三四年来每年来我们馆推出一个展,它把我们做为一个展示日本艺术的基地。影响较大的展览如“日本九十年代绘画展”、“日本人偶展”,都相继在这里举办。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也是我们馆建馆20周年,所以今年日本的展览和活动比较多,除近期日本久留米市派团来馆之外,日本驻上海总领馆还将于八月份推出“熊本的建筑艺术摄影展”,日本山梨县与安徽省旅游局也将在馆举办“大美黄山、富士山”摄影展。

  问:“引进来”和“走出去”是美术馆能量的两极,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在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开放性上有何有益尝试?

  吴:我们最近又拓展了一个与高校联动的新项目,这是拓展美术馆功能的另一个思路。前不久我们馆开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历代名家书画复制品巡展”活动。首站在安徽新华学院启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展览期间吸引了上千师生参观。同时还举办讲座,将宋画《溪山行旅图》等几个大作品作了提示性的串讲,在师生中反响甚好。从六月份开始至年底,我们还将在其他几所高校开展这项活动。

  问:作为一馆之长,你在为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服务的同时,有哪些收获?

  吴:多年美术馆工作,使我在个人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在艺术鉴赏、艺术品位上的提高受益匪浅。我1992年从总参系统转业,虽然在部队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但在美术馆这个专业性比较强的文化单位工作,应该说还是比较有压力的。我在这里工作20年了,尤其是近几年担任馆长,感觉压力比较大。压力来自于公众和艺术界对美术馆的高要求。因为要把这个馆管理好、组织好、领导好,把各种艺术形式的展览开展起来,把收藏、学术和社会推广活动组织起来,是有很大难度的。从馆长角度来讲,一方面要有艺术人格,品位要高,鉴赏水平、与社会的交往和推广能力也要强。这些都给我提供了锻炼和提升修养的机会。

  问:你同时还是一位画家,这对你的工作应该有所促进。

  吴:我对绘画十分喜爱,主要学习画水墨山水。在部队时,海军文化部与中央美院联合办了一个美术大专班,我有幸参加了一段时间,奠定了美术基础。美术馆给我带来一些机遇,但各项重大活动要耗费很多精力,用于练习、创作时间不多,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美术馆的管理和工作业务开拓上。业余时间我以绘画为乐,因为只有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公众。

  问:美术馆近些年取得了不少辉煌成绩,但难得的是辉煌背后的冷静和淡然。请谈谈美术馆今后的思路。

  吴:辉煌成绩已是历史。文化发展到今天,美术馆仅仅从事一般性的展览和收藏,还远远不够。要积极适应美术馆免费开放的新要求,不断提升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吸纳更多人才和志愿者,夯实美术馆的发展后劲;其次我们的胸襟应该更开阔,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社会各方面推广和拓展,把艺术教育、艺术推广送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走进高校,走进军营,走进社区,走进企业,为提升社会大众的艺术品位、繁荣城市文化事业作出美术馆应有的贡献。


美术报 展事 00049 二十年的文化记忆 2012-05-19 2444729 2 2012年05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