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我在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求学时,曾经在美院陈列馆看过顾生岳老师的速写展览。在我印象中,他那时已经很有名,画的速写形很准、很有写的味道。1965年12月,我和油画系一年级同班7位同学和他所教的国画系一年级8位学生去舟山嵊山岛体验生活。我们常看到他在海边画速写的情景:一个健壮魁伟的青年男老师,在海风的吹拂下,双目如炬、神情专注地用炭精条画着渔民肖像,所画的人物栩栩如生,线条流畅。他看到我们总是笑容满面,很热情地打招呼,还要我们这批“小鬼头”对其速写提意见。一口浓重的“舟山普通话”,让人心生一种温暖。我从同学那里知道,他老家在舟山普陀沈家门,对海洋、海岛和渔民有很深的感情,画了大量这类题材的速写。
正当我们潜心学习专业的时候,一场铺天盖地的“文革”浩劫中断了平静的校园生活,长达10年的运动,荒废了无数人学业,断送了许多人青春。我也在“文革”中的1972年年初,毕业分配到舟山岛上的地区剧团画布景。命运使我再一次接近顾老师:在舟山,我第一次见到他的大幅出版物——国画《渔港新貌》。这是一件以沈家门渔港为创作素材,用对开纸印刷的作品。画面上,渔船云集港内,船上桅杆林立,船头红旗招展,小船穿梭往来,一片繁忙的渔港景象。剧团的舞美组长蔡小穆很热情地向我介绍:“顾老师多次深入沈家门渔港,画了上千幅速写才创作出这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大作的。”他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他不仅看过顾先生画速写,还曾跟随顾先生一起画过速写。这幅使我对顾老师产生敬意的画,不仅让我了解舟山和渔港,还使我从分配后的迷惘中惊醒。于是,我重拾画笔,在海边,在渔港,在渔村,画了大量的铅笔速写和油画、水粉写生。这些作品,成了以后的创作素材, 更使我悟出了艺术人生的真谛。
我在舟山工作的近7年时间里,顾先生每逢回故乡探亲、收集创作素材,对我这个在他故乡工作的美院毕业生,总会多关照一点。“文革”结束后我调回杭州,曾在中国美院和浙江画院多次见到顾先生,也常看他的速写或创作作品展出。如今,顾先生年逾七旬,我也早过天命之年,但在我心目中,顾先生与速写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缘,伴随了他的数十年艺术人生,也影响了我们这一代画家的艺术态度和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