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目下书坛,能书兼擅诗者不多,此乃诗书画同源之缺憾也。当代名宿启功先生,诗书俱工,有“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颇为世人传颂;余曾请启老为母校题写校名,际此启功先生撒手尘寰,作为追思之情,敬录其论书诗八首:
草写千文正写经,温夫逸老各专城。
宋贤一倒标新尚,此是先唐旧典型。
横扫千军笔一枝,艺舟双楫妙文辞。
无钱口数他家宝,得失安吴果自知。
笔锋无恙字如新,体态端严近史晨。
虽是断碑犹可宝,朝侯小子尔何人。
世人那得知其故,墨水池头日几临。
可望难追仙迹远,长松万仞石千寻。
六朝别字体无凭,三段妖书语莫征。
正始以来论篆隶,唐人毕竟是中兴。
草字书碑欲擅扬,羽衣木鹤共倘佯。
缑山夜月空如水,不见莲花似六郎。
真迹颜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见心期。
请看造极登峰处,纸上神行手不知。
从来翰墨号如林,几见临池手应心。
羡煞襄阳—枝笔,玲珑八面写秋深。
国学大师马一浮自幼聪颖,10岁时,其母以“菊花”为题,以“麻”为韵作五言律诗,思索片刻,即成诗一首:“我爱陶元亮,东篱采菊花。枝枝傲霜雪,瓣瓣生云霞。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晨餐秋更洁,不必羡胡麻。”少年时代的马一浮,才华超常,可见一斑。
刘海粟1943年作《孤笛图》,并题诗其上:“颖川身逸心犹进,默默生平此意深。昨夜江风起扬子,自吹孤笛自知音。”1948年在《乱点红梅》上题诗:“崖前留得淡胭脂,吩咐东风莫漫吹。吹到寒流流不尽,惹人拈起独凝思。”刘公诗名为画名所掩矣。
有“南仙北佛”之称的上海苏局仙老人,余曾两次拜谒,均蒙见赠诗书。1979年苏老荣获“全国群众书法大赛”第一名。1991年无疾而终,享寿百十岁。苏公生前曾立嘱捐献遗体,有关部门颁发荣誉证书,他即兴赋诗:“皮囊原为春蚕脱,亘古谁能永保存。气尽即交医士手,千刀万割例超生。”其豁达境界,超然物外,至善至美。余曾赠诗苏局老:“诗书犹见百年功,海上卧云不老松。他日牛桥千岁宴,儿孙尽是白头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