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9版:美育
3  4  
PDF 版
· 品画之误区
· 《家山云水》
· 无标题
· 无标题
· 无标题
· 淡泊宁静自高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2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品画之误区
□陈 武
  刘备称赞关兴张苞勇武不逊于其父曰:“虎父无犬子也。”父子兄弟之间学问技艺传授成效卓著的事例很多,苏洵、苏轼、苏辙都是大文豪,人称三苏。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仨均为建安文学巨擘。家学渊源的作用是不争的事实。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从小受其熏陶教育。有家传机遇的人是幸运的。但话又说回来,父亲英雄儿子不是好汉的事也不少。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深深地慨叹其五个儿子没有一个成气候。英雄一世的刘备也许不会想到,自己的宝贝儿子阿斗,日后会成为愚蠢无能的代名词。应该说家传的作用是大的,但也并非一定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父亲是大画家,儿子就一定是大手笔吗?答案是不一定。我去过一家画廊,老板过来向我推介一幅画,说是如何如何的好。问我,你知道它是谁画的吗?我看了看署名。老板又自问自答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某某的孙子。我很敬仰某某画家,称是其孙子的画也不错,但看不出有什么家传迹象。我不想对幅画作什么评论,只是不敢苟同画店老板的说法。爷爷和孙子之间不能划等号,长辈的成就不是世袭的爵位。我承认其影响的作用,但真正的路要靠自己走,自己奋斗。用血缘关系证明作品水平,应该是品画的一个误区。

  赏画的人通常相信年纪大的,七十八老肯定会好。学画要假以时日,有人说黄宾虹先生如果50岁以前谢世只能算是个普通画家,70岁左右谢世只能传个名,80岁以后,作品大气磅礴浑厚华滋,成于永垂青史的里程碑式大师。齐白石、张大千也是如此。我看到过他们一些早期作品,也是平平常常貌不惊人。许多画家都是高龄后取得成就。做学问需要长年累月积蓄,科学技术都是如此,故所谓“大器晚成”也。但从另一方面说,学画能否不断深入,还需很多其他因素,时间只是其中之一。不能单凭年岁大就推断水平一定会高。我见过一个年过九旬老翁的画作,可以说还够不上一个中专学生的水平,就是高龄,门庭若市。许多人重金收藏,企盼老人驾鹤西去后会有几倍几十倍的升值,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把年岁大小当作别次第的准绳,这也是品评画的一个误区。

  名师出高徒,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三千弟子,一人门下竟出了72贤人,着实了不得。战国时期,合纵连横大计的倡导者苏秦、张仪,同师鬼谷先生。学子能遇上好老师,真是三生有幸。老师是学问的直接传授者。老师是否饱学,于学生至关重要。我们再说孔夫子,假如三千弟子是个实数,减去72个贤人,还有未见经传的二千九百多人,约占98%。想必其中会有学业平平者。如果只要是孔门弟子,一概封以高官,委以国家大任,岂不乱套。不说先贤,看看身旁。艺术院校同一班级,同学之间水平高低相差也甚远,他们还不是同出一门吗?当今画坛拉名师虎皮作大旗的人不少。一日为师千日为父,感师恩是中华传统美德。但许多人意不在此,这和世俗认为老师好学生一定会好的看法有关,这是品评图画的又一个误区。

  社会地位和个人成就相关联。学校、画院、艺术社团,担当要职的大都是德艺双馨的佼佼者。但是身居要职的也并非全是专业拔尖者。有些是资深,有些是组织能力强,偶尔也会有山中无老虎使其巧逢机遇。有画家平时市场价位不算太高。但当了“××长”后,价格成倍上涨。水平怎么会在一夜之间飞上去呢?这价格与价值不是严重背离了吗?就是这个缘故,画画的都想弄顶帽子戴戴。地位高的就好,假如此理成立,徐渭、蒲作英的作品应该不值一文。社会地位低下,平穷潦倒的大学问家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这种把官位高低当作评判作品的尺度,无疑也是品画的一个误区。

  名人书画,因书画而闻名的名人作品,自然是无庸置疑的,吴昌硕、潘天寿是也。问题出在彼名人非此名人也。有的是官场人物,有的是演艺界、体育界明星等等,许多其他岗位上取得卓越成就而闻名的专家,于绘画只是业余爱好,偶尔为之。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就因为是名人,许多劣作也被当作珍品。这难道不是品画的又一误区吗?

  古云善相马者当得之于牝牡骊黄之外。艺术品的价值在于艺术品本身,气韵生动、骨法用笔,自然是上乘之作。一些“画外功夫”只能误导人一时,而不可能误导人一世。黄宾虹坦坦荡荡地预言自己五十年后能为世人所识,这才是真正的大者。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