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实性风景油画的创作中,色彩从属于客观的形象。是除造型之外最主要的表现语言,是最为生动、最具有表现力、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形式因素。色彩的物理属性、生理属性易让人产生联想和想象,因此各种色彩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性格和象征性意义。色彩的冷暖、鲜灰、轻重、进退、软硬以及积极和消极等视知感受几乎贯穿于色彩绘画的整个创作之中。青山绿水,白墙黑瓦,蓝天白云……只要有具体的形态就有色彩的存在。
色彩和点、线、面形式间相互钳制,互为动因,如果将一幅完整的创作比喻成富有生命的血肉之躯,那么色彩是灵魂,点、线、面形式是骨骼。
风景油画的写生创作中的色彩与光线和不同季节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与创作者的心境和创作意图也有很大的联系。德拉克洛瓦曾说过,我们利用色彩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美。在写生创作时除了注意客观存在的环境色彩外,还应考虑通过对比与和谐来组合或搭配出符合某种视觉生理平衡的色彩关系。
以对比为主的色彩构成
在风景油画中的色彩对比状况大都属于同时对比,即在同一空间,同一时刻映入眼帘的色彩对比现象。在宽场景的构图方式中也存在连续对比的方式,即在观察相对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时有个先后持续性,时间相隔很短,两种对比的结果相同,只是观察的方式不一样而已。无论是互补色还是邻近色,在通过明度、纯度、色相、冷暖或面积的对比构成后,更加拉开了原由形象在质或量上的差别,从而使物像在画面中更具装饰性或更能突出某种人文精神和民俗风情。在西方,17世纪的一部分油画家在风景写生创作时为了强调油画的光感,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厚薄层次对比进行光感的创造,使画面从色彩、色调到色感更具有戏剧性气氛。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打破了他之前油画中有序和谐的光感效果,他强化画面上明暗的对比,往往用画面背景平面的大片暗部衬托前景明亮的人物。西班牙画家格列柯对景物的处理比较特别,他不是从明暗两大体面,而是从间断错落的明暗分布进行造型,善于运用互补的色彩对比,或者相互交融,或者相互对立,景物中斑驳的光影在色彩的冷暖对比中形成了间断的连续变化。中国现代油画家沙耆的《湖水风景》,画面以纯度较高的蓝绿色为主,但湖对岸的人用的却是红色,采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色彩程式,在画面中既有强烈的色相对比和面积对比,也有冷暖对比。
以调和为主的色彩构成
在绘画中运用色彩的调和,其目的有些是为缓和以及削弱画面因强烈的色彩对比带来的紧张、尖锐和矛盾的气氛,采用大对比小调和的色彩运用方式,使画面更为风格更为统一。也有些运用于整个画面色彩造型中,如前苏联的一些油画造型作品,强调主题表现,色彩上注重调和色与环境色的调配,讲究柔和色调,画面追求色彩的空间感、质量感和透视关系。
风景创作不受地域、时间、环境限制的特点给创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后期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曾说:“绘画不是追随自然,而是和自然平等存在着”。这里的平等是建立在画者的被动刺激和主动思考与构建的基础之上的,风景的写生创作既是对自然界美的欣赏和领会,又是对自然界美的索取与创造,更是向世人传递和述说某种观念和激情的形式语言。对景象内容的色彩构成进行深入解析和合理运用,让画面更具形式美、秩序美以及实现超乎自然的意境美,是风景油画写生创作的意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