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美育
3  4  
PDF 版
· 扬“长”补“短”开展农村美术教育
· 美术教育的“泛滥”与“灿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教育的“泛滥”与“灿烂”
□淄博四中美术组 张玉婷
  一个笑话

  曾经有一个笑话:在深圳大街上扔一块砖头,砸死5个人,有3个是经理、两个是副经理。我还觉得超级夸张又讽刺。现在我却又听到一则关于美术学生的笑话:在济南大街上扔块砖头,砸死10个人,有8个美术考前班的学生、2个是办考前班的。这次我并未感到好笑,却有了另一种感触。

  “一刀切”

  山东在全国是出名的教育大省,每年都有几十万的学生考入全国各地的大学。为了提高升学率,山东每一所高中都在开发新途径,而美术生的升学率成为杀手锏。但是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是少数(我们当时一个艺术中学的学生不到10人)。学校抓住了美术高考文化课分数偏低的空子,将文理班的后5名或后10名像抓壮丁一样集中到了美术班里。学校为了升学率、父母为了孩子考上大学,这种做法成功了,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马太效应”终于又应验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如星火燎原之势扩展到了全省,在其他一些省市也相继出现。我曾经听一位中学校长说,这叫“架高考的立交桥”。这话听起来确实很时髦,也很科学(普通文理科学生走桥上,美术生却钻到了桥底)。

  从那一天我感到一种侮辱,这是从未有过的一种侮辱。我相信美术生们也感觉到了,社会上的人都感觉到了。因为在班里后5名的都要学美术,所以学美术的好像都是差等生,都是被当皮球踢了出来。

  “灿烂”中的“泛滥”

  去年山东省的美术考生是14万人,大多数的高中学校里面都不少于300人学美术。在山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报名时,很多学生在半夜就开始排队,将大厅的门都挤坏了,在其他地方更有挤断肋骨的惨剧。这是不是应当被看作是中国美术教育灿烂时期来临的象征?谁会来苟同?因此我由这一个“灿烂”想到了“泛滥”。

  中国农民已经在这个“马太效应”中吃足了亏,为什么美术教育中又重蹈覆辙了?这个“泛滥”首先源于学校内部。美术生原本是一个带有“兴趣”和“特长”的名词。这样“一刀切”确实发现了一些人才,但是绝大部分成了牺牲品。美术特长确实让学校领导尝到了甜头,好像有这么一个特长班,就有了一个制胜法宝。每个学校都将许多差生推到美术特长班,美术特长班俨然成了一个处理站。

  大多数的学生为了考学被迫学美术,他们始终在煎熬,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在大学。这些学生骨子里根本就不喜欢美术,所以毕业后,只是靠这个文凭混碗饭,有很多人毕业后就很少画画,真是可悲啊!

  “泛滥”中的“灿烂”

  经济诱惑使大学也开始了另一种“泛滥”(大量扩招),由几十人扩到几百人。全省乃至全国原本就没有美术专业的院校,一窝蜂地都开设了这个“热门”专业。在这股潮流中,有几个美院提出了“宁缺勿滥”的口号,不管真假与否,他们起码感到了这种畸形给美院带来的威胁。高等院校从这种“泛滥”中获得了很多利润,大多数院校光报名费就能收入几十万元,更不必说美术生的高学费。这么多人都招来了,但院校内的各种设施根本难以承受如此之规模。画室的人越来越多,老师的水平越来越参差不齐,当然出来的学生是很难想象的。

  社会上任何商品和职业都有一个供求关系,美术教育大规模扩张,肯定也给就业带来了压力,某院校美术系毕业生的就业率从2004年的百分之七十多降到2005年的百分之十几。有很多毕业生刚毕业就失业,还有不少去办美术考前班,重新复制一些“毕业的失业者”。供大于求,带来的无疑是贬值,当一个人贬值后带来的是工作艰难,当一个行业贬值后带来的又是什么?真不知道这种循环会何时停止。

  那么是什么人从这股“美术热”中获利最多?考前班的主办者,画册出版商,美术用品生产销售商等都捞足了油水。连接近萎缩的铅笔制造业都迎来了新的春天,制造橡皮和画纸的更获益匪浅。在济南小有名气的王官庄美术班更是养活了附近的村民。这种经济利润也算是“美术教育泛滥”带来的唯一的灿烂。

  期待灿烂

  美术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美术的作用也日益显现。美术教育应该和其他科目是平等的,只不过更专业一些。我们应当放弃这种“强塞”式教育,给美术更大的自由空间。美术作为一种规则性很强的文化,如果过多地去强求统一,反而会限制其发展。只要少一些操作,美术教育应该会步入正轨,美术事业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在文章中我提到了很多“灿烂”与“泛滥”,当然,我的出发点并非是抠字眼,而是对现在存在的一些教育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如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能够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现状,美术教师能被真正的理解,家长和学生能真正从兴趣出发来选择美术,美术教育一定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