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养心殿以西,有—间别致的小书房,那就是乾隆皇帝的书房。这里曾收藏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恂的《伯远帖》,因为这三帖皆是稀世之宝,乾隆便把该书房命名为“三稀堂”。不过,这三帖中的老大《快雪时晴帖》现在在海峡对岸,但愿这三帖能早日团聚。
隋炀帝曾耗费倾国之资建造“迷宫”,又聚魏以来的古迹名画在观文殿(东都洛阳)后建起二台,东曰“妙楷台”,专藏古书法;西曰“宝迹台”,专藏古画。
三国时期的文学家王粲有一怪癖:生平喜闻驴鸣。他的住宅依山傍水,书房处建有小亭,名曰“吟驴亭”,他在亭中读书著述,不时可以听到野外驴鸣。他说:“驴鸣毫无忌惮,令人心情开阔。”有时竟情不自禁地随驴高鸣,并引以为乐。
唐代书法家怀素,精勤学书,秃笔可埋成笔冢。因家贫无钱买纸,便在住宅四周种植芭蕉万余棵,以其叶代纸练字。芭蕉叶将室内外映成一片绿色,遂命书斋名曰“绿天庵”。
北宋书法家石延年很有才华,却累举进士不中,他的书斋名为“扪虱轩”。这是他借王猛“扪虱而谈”的典故而起的斋名。王猛是晋代人,好读兵书,桓温打到关中时,王猛曾和桓温作一长谈,边谈边捉身上的虱子,且旁若无人,桓温欣赏他的才华,请他入朝为官,被王猛谢绝。这让王猛身上的虱子也有了身份,石延年将“扪虱”二字嵌人斋名,实是自比王猛也。
清末书法家张履谦的书斋名为“拜文揖沈之斋”。这是因为他崇拜明代的书法家文徵明和画家沈周而起的斋名。
现代画家谢稚柳、陈佩秋将自己的画室命名为“壮暮堂”,这是借用曹操的诗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抒发自己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而起的斋名。
著名已故书画家马公愚曾为他的侄孙题斋名为“劳谦室”,并有注云:“劳其戒惰,谦以戒傲,惟斯二者,终身可蹈。”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一辈艺术家对下一代的关怀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