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美育
3  4  
PDF 版
· 构建主体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 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画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构建主体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郭舜伟
  美术课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综合审美素质的具有育人功能的课程。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人人介入的活动条件,自觉探究的思维空间,而且也需要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地参与,独立大胆地实践。因此,作为教师更需要用主体教育理念去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师生共创情景,调动参与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作为美术课老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呢?如果把美术课上成纯粹的理论探讨与技法研究讲座,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激不起兴趣,不仅不利于学习,更不利于管理。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美术课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师生共创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尤其在小学低年级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创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新教材《美术》第一册中13课《香甜的水果》一课,在教学中,笔者先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特别喜爱吃的水果,一下子,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形成了。接下来通过分组观察实物、尝试创作作品、展示创作成果、组织成果交流等过程,使学生通过逛水果店,选购水果等形式,在游戏中进行了作品的自我欣赏和相互评价,怀着非常愉快和兴奋的心情结束了课程。

  巧设质疑环节,引导深入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及时地设置疑难,以疑启思,是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在造型、表现领域课程和部分设计、应用领域课程中,适当采用“巧设质疑环节,引导深入探究”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亦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自己,让他用自己亲历的方式获取知识,往往比教师的讲解引导更有趣味。在教学《美术》第10册第11课《形的变化——渐变》时,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渐变产生的美感,课本设计了“花粽子的制作步骤”一例,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我便在此设一“质疑环节”,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制作步骤,而是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几个“花粽子”,发给学生,让学生拆开进行探究,互相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花粽子”的制作步骤。根据学生现有水平,联系所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渗透,将理论知识融入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的学习思维“立体化”、“形象化”。学生始终围绕着质疑、解疑的过程学习、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鼓励大胆想象,搭建创造平台

  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给学生搭建艺术创造的平台,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级阶段,也是美术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给学生创造利用已有知识、认识去发展和创新未知、认识的条件,是主体教育理念中的应有之意,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如在教学《山西锣鼓》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在欣赏画面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分析人们在敲锣打鼓时的心情,在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后,用简炼的语言回答。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从以前电影、电视中看到的人们敲锣打鼓时的形象,模仿敲锣打鼓的动作,互相表演、观摩。进行“二度创作”。在此基础上,再用自己的画笔大胆地表现出来,学生们边唱边画,积极踊跃地登台表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作素质,促进了学生美术素养的综合发展。

  总之,主体教育理念对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是重大的,如果教师有意识地运用,就能取得比单纯用技法教学,经验传授教学更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顺利完成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与任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