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与漳州、泉州被称为闽南金三角,闽南民间艺术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一簇山野小花。迄今为止,厦门已有8个民间艺术项目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如何让孩子画得富有地方特色、民间特色,从小做一个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使者,是我们广大少儿美术工作者值得思索的一个问题。厦门市群众艺术馆近几年经过探索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并引导学画儿童:
一、多侧面了解闽南民间艺术的起源及特征。
只有让少儿美术工作者了解闽南文化,热爱闽南民间艺术,并且意识到其重要性,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辅导中去。为了申报国家及省民族民间艺术项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市组成了专门机构,专人负责,对厦门地区的多项民族民间艺术项目进行了摸底调查,走访老艺人,请老艺人表演、讲解,进行拍照,按照每个项目的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沿革发展的主要形式,编写了一整套共7万多字的资料,这是一部活字典。现在的辅导老师大多较年轻,受的是现代教育,对这些民间艺术渊源及形式了解甚少,我们将就所有的资料分发给他们手中,进行了解组织学习,并举办讲座,播放图像,让他们在思想上打下烙印,认识到这些宝贵的民族民间艺术是多少年的文化结晶,如果不让下一代传承下去,势必会让这一簇绚丽之花枯萎,将永远失传,因此每个闽南人都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文化使命。
二、主办特色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厦门市政府及各界人士近几年来非常注重弘扬本土艺术和本土文化,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特色活动,每年一次在厦门举办的中国投资洽谈会、台湾商品交易会、海峡两岸文化艺术节等民间文艺形式都成为重头戏,大型庙会、民俗活动一个接一个。民俗文化产生于古代,起源于民间,现代儿童大多知之甚少,要让少儿了解并逐步热爱非常不易,只有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去体会,耳濡目染,亲临其境去观看才有收效。有适合孩子演的剧目就组织去演,适合画的题材就组织去画。通过开展大量的活动,让孩子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心底产生萌芽,产生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创作的欲望和冲动,提高想象力及创造力。
三、组织专题写生,举办专题展览。
闽南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及内容丰富多彩,但要找到一条与少儿美术相结合,并能够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途径,并非易事。儿童画惯了美丽的风光,美丽的家乡,美丽的校园及科幻卡通漫画等题材及形式,怎样将对闽南民族民间艺术形式进行了解的感性意识通过画面表现出来,而且富有本土特色,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只有让他们多画写生,取得大量素材。闽南民居都是翘角,非常漂亮、非常独特,我们组织学生画闽南民居,画惠安女,将闽南童谣改编成有情节的画面,到民俗现场画民俗活动,感受氛围,到民俗博物馆参观,请老艺人表演,还把民俗村、民俗点等资料拍成照片,用投影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多方面、多角度地丰富孩子的思想宝库,强化意识,在脑中留下印记,使得他们在作画时如一泻江水,信手拈来,而不至于感到无从下手。
主办专题展览,每个展览确定一个主题,而这些主题都必须是画闽南的民风民俗,尽可能表现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提倡用不同的材料及风格多样的艺术手法创作儿童画作品,通过举办《我爱闽南民居》、《惠安女风采》、《南音雅韵》、《民俗荟萃》等一批主题展览,学生相继画出了一大批异彩纷呈的美术作品,面貌千姿百态,出现了如《打花轿》等令人称赞的好作品,这些作品与以往大同小异的儿童绘画作品一下子拉开了距离,耐看好看,在社会上引来一片赞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儿童的思维开阔了、兴趣提高了、画面有趣了、传承民俗民间文化的意识加强了。
四、扩大少儿美术交流,多角度形成少儿美术本土特色。
少儿美术的面貌能够形成本土地域特色的还为数不多,我们认为形成少儿美术本土特色不是短期就可以做到的,而是一种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过程。
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台湾的居民有很多是从大陆移民过去的,同根同祖的血缘阻隔不断,有共同的文化渊源,近年来两岸文化不断交流与发展,两岸的儿童美术活动也十分频繁,我们除在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金三角举办少儿美术展览,今年还将组织一批有本土特色的少儿美术作品到台湾到金门展览,台湾金门的小画家也来厦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生活在现代化社会的儿童每天都在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多彩多姿的现代文化艺术时刻都在冲击着民族民间艺术。如何使少儿美术体现本土特色就需要我们广大少儿美术工作者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较好的途径,抓出成效,抓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