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是一个有激情的、有真情实感的、勤奋的、不断追求的画家。他的不断探索、实践的精神,在他这一代,甚至比他年轻的一代画家中也是很少有的。
马克西莫夫说过,“感情,是一种画的灵魂,必须是真的情感。”画画,是需要有感情,有感受的。现在,很多画家的画放在一起,画是雷同的。而有情感的画:可以是淡淡的、柔情的,也可以有很强的情绪、力量在里面,这样,画就能够拉开,才不会雷同。
古生的画,有激情。走的是绘画性的路子,构图、色调、用笔……包括了很多的偶然性、不可重复性,就是他本人都不一定再画得出来。
古生敢用颜色,色彩非常强烈。特别是他的画缩小以后看,更有意思,很完整、丰富,非常洋气——色彩、黑白对比,又有很多的中国写意画的韵味在里面。中国的写意绘画、书法中精髓的东西,就是气韵、骨法。这些东西是中国绘画的精髓,西方绘画中也有,但是,并不自觉讲究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是感染人的一种绘画语言。有的人,看一张画,觉得很好,却说不出好在哪里,其实,就是这些东西感染了他。
古生的画,看似很散,却是经过训练的,是懂规律的,在规律的基础上即兴地挥洒。他的作品比较成熟,已经成为一个系列,有了自己的风格。
古生的画,讲究画面效果,对象只是载体。当然,他画的花卉,还是有对象的、有感受的。不然,不会有很多的色调,自己也不会有新鲜感,只能是不断地重复自己。脱出了很多自然主义的、对象的东西,在对象中提炼,舍去干扰你感受的东西,更注意画面的效果。注重对象的效果,跟着对象走是一种路子,注意画面效果也是一种路子。懂得画面的需要,对象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懂得画面的人,就是懂得绘画的人。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
古生的画,之所以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就是画不雷同。俄罗斯印象派大师柯罗文说过,“画,只有一张。”就是说,画,不要形成一个套路,一成套路,就会重复。重复十张、百张,人家只看一张就够了。古生的画,一页页地翻,每张画都让人的眼睛为之一亮,和前一页、后一页都不一样。色调有的紫,有的绿,有的蓝,有的黄,对象、构图有变化,技法也有变化,所以给你很新鲜的感觉。这是极重要的,画画,最忌讳老一套。
绘画,既要有自己的面貌,又不要成为一种套路,这点是需要把握的。
古生的画,画的是一个大的感觉。抓住一个大的感觉,对一个画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包括色调、构图、黑白灰的处理,必须从大处着眼,也就是说,要注重一张画的整体效果,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都一样。郑板桥的竹子,四、六屏大小的,这么大怎么画?就是从大处着眼,“五、七日画五、七根,皆粒粒完好,然后,再用碎竹子、叶子,疏密相间,成一大局。”
古生,很注意整体,近看,放大看,看不出什么,远看,效果就出来了。不注意这些的人,近看,有东西,远看,无物也。不拘小节,不去修饰小东西,大关系对,画就对了。小的东西,远看就成了非常丰富的细节。交代得很清楚,倒让观众感觉不过如此,让人没有想象和再创造的余地。这也是一种绘画的语言——留有空间的艺术。也是我们常说的“不能太白”。
古生是在不断地探索中才取得这样的成果的。他的画,从另一方面来说还得益于中国书法的“笔”。
中国的“笔”,与西方的笔触是不一样的,较之笔触更丰富。西方,某一个人的用笔是一致的。中国,就是同一个人,他的用笔也是非常丰富的。画论中讲:点、擦、染、皴……都是用笔,实际上的用笔还要多。捽——拔、提……这种方法,在中国画的墨和宣纸上都可做到,油画更可以。
现在,古生已经可以做到很整体的东西。这样继续做下去,还会有很大的变化空间。
(古生,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师从谌北新教授,获硕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美术教授。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