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4版:画家
3  4  
PDF 版
· 简约的形式与明艳的色彩
· 纯真的精彩
· 让真爱和美,阳光般洒满世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简约的形式与明艳的色彩
  前田诚先生的作品首先给人以一种纯真无邪的浪漫与虔诚,它虽然看似儿童般的涂鸦,但是却闪耀着本真、稚拙的灵光,这种灵光超越了种种关于艺术的种种理性与逻辑判断,打破了以往经典作品的规范,而这种极富感性与直觉的艺术个性更接近于艺术的本质——创造性与想象性,因为艺术的本真即是消解理式,弘扬情感张力与自由意志,给人以心灵感悟。这种画风的成因一方面来自前田诚先生天真开朗的性格和他对正统而教条的教育制度、按部就班的人生模式的困惑与不满,另一方面来自画家内心深处的对基督教的敬仰。其实,很多绘画大师都没有经过正规的美术学院教育(前田诚所推崇的梵高即是一个明证),但这并不能抹煞他们艺术上的辉煌业绩。相反,这种更为宽松的自由情境和个性空间恰恰有助于艺术上的创新与独造。

  前田诚先生的作品在形式的建构上单纯而又简约,而这种单纯与简约并没有走向抽象主义、构成主义或至上主义、极少主义,因为前田诚先生不想重复任何已有的绘画模式与路径,它以一种大巧似拙的艺术理想进行肆意涂抹,以东方独特的线条去编织体、面,描绘物象,从而达到了“无意乃佳”的艺术境界。在我看来,前田诚先生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最令人称道,因为它没有矫揉造作和人为的强制,充满了一种质朴、粗野之趣,这好像一块璞玉虽看似粗糙,实则蕴含大美与内美。

  前田诚先生的艺术作品在色彩的处理上也极有特点,他的色彩像他的心灵一样纯净、明艳,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勃勃生机,他以平面化的涂抹为主,这种平涂凸现了东方艺术的精髓,从而与西方固有的艺术惯例拉开了极大的距离,使观者在轻松、自然的心态下获得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美感。

  简约的形式与纯净的色彩既相互补充又浑然一体,二者的互动与协调形成了巨大的合力,营造出独有的视觉冲击力与心理震撼感,给观者以无穷的艺术享受和心灵慰藉。前田诚先生的艺术创作既不受市场的制约,也不受名利的诱惑,他不是将艺术当成物质生存的手段和提高社会地位的阶梯,而是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当成与人交流的平台,所以他抱着对艺术的热爱与兴趣予以创作,完全按着自己的意志去作画,因而他非常快乐与幸福。前田诚先生的作画心态的确处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状态,他说:“跟花儿说话就会有想要画画的心情。”在此,心与物、对象与主体完全统一起来,从而达到了主客合一、物我两忘的神境。

  前田诚先生的美术作品从题材上可以划分为花卉、瓜果、蔬菜、鱼类、人物、风景等,但绝大多数是花卉、蔬果。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司空见惯的平俗之物呢?我想原因有三:其一,作为一介平民,他对生活充满了眷恋和热爱,热爱生活其实就是关爱生命,这和他的世界观、艺术观密切相连;其二,他对绘画题材的这种选择可能受到了波普艺术(POP ART)的某些影响。波普艺术力求将艺术创作向大众靠拢,打破了艺术的所谓神秘与高雅,顺应了大众的审美接受潮流,使艺术成为雅俗共赏的视觉消费。但是,前田诚先生在借鉴波普艺术语言的同时,抛弃了波普艺术的商业倾向,给人更多的是浓郁、盎然的生活气息;其三,前田诚先生最为可贵的是善于从人们熟视无睹的平俗物象中挖掘其深邃的人格化、精神性的本质,进而“化腐朽为神奇”,由“技”进乎于“道”,由形而下的“器”走向了形而上的“道”,在“道”、“器”并重的结构中抒发出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感悟。前田诚的油画、水彩作品从造型上看极为简括,而色彩的处理也十分“随意”、自由,他们早已丧失了作为物象的原初涵义,由“形似”走向“神似”,成为心灵化的象征符号(如《心的纽带》、《像朋友的青椒》、《这个花喜欢紫色》、《这条狗想去散步》等)。这些作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表现主义画风的影响,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表现主义,而是前田诚先生自我与个性的真诚流露与表达,如果我们要对其进行学术定位,只能称之为“个人表现主义”,这确实非同凡响、难能可贵。

  总之,观赏前田诚先生的艺术作品,使人仿佛回到了难忘的童年岁月,他的作品荡漾着一颗未泯的童心,闪烁着美妙的童趣与童真。这种童真是人成长起来以后对自我心灵世界的深刻回望与反思,是成人深处复杂多元的世俗社会而意欲寻找到的一种心灵突围的情感符号,它像一潭清水和一抹春风那样沁人心脾。前田诚先生以稚拙、天真的艺术图式向我们展示了他那种纯真明净的人生理念与追求目标,以简约的形式、明艳的色彩向人们诉说着早已离我们远去的真诚与清纯,而这正是艺术的最高价值与归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