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画家除了通过苦练掌握娴熟的笔墨技巧外,还应该扎扎实实地锤炼个人的心性,这个心性说到底就是一个静字。画家对事物敏锐的把握、高度的概括、恰当的表现,没有一颗处子的静心是很难达到的。
怎么才能得到这种物我相融的安静心态呢?管子曾说过:“去欲则寡,寡则静,静则精”(《管子·心术上》)。虽然先哲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他们提及的境界我们也需要走漫长的路程,但毕竟为我们指出了道路:得静必去“欲”。这个“欲”应该指的是躁动的欲望和内心的焦躁。现在社会发展的脚步加快,为了追求功成、名就、利得而尽量缩短历程的心情倒也可以理解,我曾调侃地把陆游的诗句改为“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为润格”,倒也反映了不少人精明的心态,但反映在画上必定是笔墨语言的单薄和画面内容的浮漂。中华文化散发出的独特气息,正是5000年历史和文明所赋予的沉静感和沧桑感,如果我们的文化喧嚣到失去安静的地步,也必定会失去其独特的创造性。所以去掉一些“欲”,放开自己的心性,用宁静的心境来营造出博大、纯粹、神秘的画面氛围,才能打动观者的心灵,才能从众多躁动的画面中脱颖而出,这或许是当今一些画家成功的奥妙所在吧。
杜甫有诗句说“历险心胆元自壮”。在锤炼笔墨、历险山川的同时,经常锤炼自己的心性,历险自己的心胆,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或许能得到一些创作上的提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