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长征颂
我的创作《从赣南到陕北》 □张复生
红军长征,那从南到北行程万里的战略大转移,一直为世人震惊与赞叹。我几易其稿创作的长达704cm、宽96cm的《从赣南到陕北》从创作构想、材料收集、表现形式、内蕴传达、美学思想的倾注,乃至技法运用等方面的甘苦,有着深深的体会。
《从赣南到陕北》力图避免纪念性绘画。将人物、故事等长征中的人文内涵完全隐略,仅展现长征历程中特殊的险恶地理地貌,根据长征的背景,撷取长征途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事件发生地的自然景物(如长征起始地之一瑞金、过遵义、过泸定桥、过雪山、过草地、终端地吴起镇)作为画面构件。由于南北自然面貌有较大的差异,选取景物时充分地考虑过渡、衔接,尽量弱化这种差异性,以使整个画面融为一体。作品的构图以斜向切割与立面取舍相结合,以中间的山河为主体。近、远景层次得体,虚实相间的表现,富于节奏流动的韵律感。雪山避让至远处,与远景融合。大渡河在重山大岭中横斜而出,使得厚重沉闷的大山顿然透气。草地部分以虚化表现,既是实景又兼带衔接南北山色,使得整个画面过渡有序。南方山体既有孤峰拔地而起、峡谷深不见底、异石仪态万千、瀑布飞流直下的险势,又有山林茂密,草木丛生的滋润。雪山终年积雪,白天炙烈的阳光与晚上月光无别,昼夜通体透亮,山廓分明。陕北黄土高原的塬沟壑纵布,地势倾斜、涧地厚实,山体大多光秃少树木。草原则地域广袤,沼泽地带中,树木不生,只有无边无际的野草。大渡河的流水、瑞金红军大会堂与陕北窑洞的点景,首尾呼应,并在其中产生动静相间效果。整个画面在壮阔雄险中显出苍茫的意境。
《从赣南到陕北》说是纪念长征,却从画面几乎无法直接看到长征中象征性的人文内容。所见到只有长征历程中部分的自然景物险峻地予以展现。只有配合标题时才发现这似乎与长征有关,并且也只有了解长征经历的人,才可能理解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