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收藏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的文化活动。因此,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必须是一个艺术品知识丰富和见解独到的人。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艺术鉴赏知识。随着收藏热的到来,艺术品市场必然伴随着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伪造的艺术品、工艺品层出不穷,且以假乱真。在古玩市场上,林林总总误假为真和误真为假的事例不计其数,层出不穷。如今古玩市场上的售假、制假者较之古人毫不逊色,古画、古籍、铜器、玉器、钱币、像章、邮票等领域赝品随处可见。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收藏家掉入假古玩陷阱的若干实录,多少对我们艺术品收藏和鉴赏有所帮助。
实录一: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在进行文物大检查时透露,该市文物市场流通的所谓古董,有九成以上是赝品,赝品的比例全国最高。此外,一些文物商店,甚至有些文物拍卖公司出售的所谓古董也有不少赝品。在所谓文物古董中,古瓷赝品占了相当比例,制假者的手法越来越高,有些“高仿”的赝品,甚至使一些专家“走眼”。在仿制的“古旧”家具中,一些造假者玩起了“一鱼多吃”的花招,将一件古旧家具的所有部件一一拆散,然后将其拼装到多件新家具上,让不懂行的买家难辨真假。
实录二:几年前,南京一位收藏爱好者万某发财心切,在过路客手中花大价钱买了一件“太平天国宝剑”,以为能卖个好价钱,到头来却是一件红铜铸的伪造品,差点倾家荡产。
实录三:在江苏某城市的收藏品市场上,一古董贩子在出售一面古色古香的汉代铜镜,沈阳一位收藏者拿起来仔细观看,一不小心竟把“铜镜”一折为二。这时人们才发现,所谓的“铜镜”竟是由石料研磨而成的,其造假手段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实录四:这是个传媒报道的著名例子。河南人李某于2001年伙同同乡王某,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以4000余元购买了方座簋盆、鸟兽纹鬲、鸟兽纹樽铜等10件仿真工艺品青铜器。随后,王某把某大学副教授刘某约到一宾馆内,李某以北京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的身份向刘某介绍文物是花大价钱买来的,当刘某表示不放心时,李某便向刘某提出由两人各出一部分钱把文物买下,然后再找买主卖文物赚钱。李某与王某当着刘某面交了一部分钱,刘某见状深信不疑,先后向王某交了20万元买回10件仿真工艺品青铜器。之后,刘某找李某转卖文物时,发现李某已不见踪影。
古玩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它好比一所大学,进去了但永远不会毕业,即使是行家、专家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因为,古玩的真赝问题,始终在挑战着买家的眼力,同时也使得许多人对此望而却步。有位全国著名鉴定专家坦率地讲,如果古玩没有真赝问题,那么它的魅力要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