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美育
3  4  
PDF 版
· 儿童美术教育的误区
· 名家课堂山水篇树法(五)
· 到校外探寻美 在身边发现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儿童美术教育的误区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秘书长 李绪洪
  儿童美术教育的误区

  误区之1:来自传统的“八股文”式教育与来自民间的“爆发户” 式教育,互为因果,导致了儿童美术教育发展过于狭隘、老化,甚至畸变,往往使美术教育走进狭窄的死胡同。

  误区之2:家长屈于生存和名利的压力,把儿童的美术教育变成过度和模糊的投资对象。

  误区之3:投资教育者的功利主义与家长的眼光过浅,限制了儿童美术教育良性发展的空间,使儿童美术教育陷入一个无休止的怪圈。

  误区之4:儿童美术教育常常被人们看作美术教育的“小儿科”,容易对付,因此常为研究者们所忽视。

  误区之5:让儿童统一去临摹成年人的作品或一些公认获奖作品,无异于剥夺了个体经验和创造的权利,犹如让儿童吃营养不良的精神快餐,终究会因方法沉闷而留下后遗症。

  误区之6:把儿童美术课堂当作“照相机功能”来简单看待,导致很多有主见的儿童因为“画得不像”,而断送了继续学习美术的机会。

  误区之7:儿童的注意力是比较短暂的,如果用成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法,儿童往往很快地失去兴趣。

  误区之8:教师站在自己或社会性的角度为儿童划定了种种边界,局限于此种边界,儿童会丧失表达自我的权利。

  误区之9:作为儿童美术教师如果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就教他的学生什么,觉得自己挺大公无私,我认为这样的教师是蠢教师,跟这样的教师学习没希望。

  误区之10.成年人的头脑中所充满的生活中种种“常识”或“不可能”,在儿童那里却另有一番诠释,而且这些诠释的创新价值,往往会让成年人也自愧弗如。

  儿童美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儿童美术应是独特的,不至于雷同,不同商品可以制造和复制。

  2.儿童美术课堂是还孩子一个情感宣泄和创作的机会,儿童美术的乐趣在于创造,而创造的价值在于多样性与丰富性。

  3.让儿童在短期内看到他们创造的成果,能迅速提起儿童对美术的兴趣。

  4.最早的教育理念是源于对愚昧和专制主义的反叛。这种反叛使教育者开始意识到,教学方法另有其内在规律,人可以认识并掌握。

  5.只有儿童美术教育成为生命、灵魂的教育,成为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成为张扬个性、释放自由精神的舞台时,这才是儿童美术教育。

  当下儿童美术教育的环境

  1.尽管只是美术教育,但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社会风气,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取向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少儿美术教育的进程。

  2.当前中国社会环境的过分人工化、商业化和无创造性使很多的人感到空虚,没有了精神的家园,接下来的就是人文环境的失落。

  3. 我们所担忧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更担忧的是对人们在一般情况下不注意儿童生存的人文环境被破坏,以及它所造成的对儿童精神和成长的影响。

  4.置身于这个充斥着金钱、美貌和刺激的商业环境,往往是为儿童的成长提供过量的物质刺激和各种信息的轰炸,容易导致儿童的拜金意识和思想狭隘。

  5.教育商业化的负面影响和家长的急功近利对儿童的危害也是不可低估的,如何在儿童美术教育这块“净土”中抵制流行的商业趣味,排除各种诱惑与干扰,捍卫儿童天真浪漫的天性,是教育者的责任。

  6.目前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往市场经济转轨的时候,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必然受到很大的冲击,教育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望子成龙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出人头地,学习的门槛越踏越高。

  7.我们正置身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旧有的文化模式正在逐步地消解,我们希图去建立起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儿童美术教育体系。

  8.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儿童美术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9.今天的国民比以往更明确了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从而更愿意进行一些在儿童美术教育方面的投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的限制,这些投资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盲目性。当回报与投入的心理评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之时,对儿童美术教育本身及受教育者就很自然地产生过高的要求,这种功利主义的投入与回报模式导致了投资者眼光过浅,局限了儿童美术教育良性发展的空间,

  10.儿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纯粹技术性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因为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困扰往往不是来自于内部,而是来自于外部。

  11.教育扼杀了人的灵性则必定是失败的教育,因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求知欲或更好地为人的生存服务,而不是强加给生命本身以负累。

  12.教育提供给人一系列生存的意义与生存的理念,其中包括生活的态度、丰富的心灵空间以及生存所需要的环境与生产技术,也就是激发内在的潜能去建立外在的条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