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评论
3  4  
PDF 版
· 独写冲波去意闲
· 我的猫之图
· 岩彩画的继承与创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岩彩画的继承与创新
■天雅中国重彩岩彩画研究所所长 王雄飞
  一、岩彩画的定义

  岩彩画广义地讲是泛指一切以矿物色为主要用色的艺术作品。它可以包括架上绘画,也可以包括使用了矿物色的装置艺术与行为艺术及其影视作品等一切艺术形式。狭义地讲是指使用粗细颗粒的矿物色表现的绘画作品。

  二、岩彩画的继承是保持文化历史发展连续性的需要,保持艺术民族特色的需要

  继承是对本民族文化特征的继承,是保持艺术民族特色的需要,是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1、岩彩画的继承表现在内容上,内容是构成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总合。

  岩彩作品的主观因素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及对象的认识、感受并通过艺术作品对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与审美观念的表现。主观因素的表现形式为作品的主题,主题是通过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它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主观因素,又称主题思想。岩彩作品的客观因素是艺术家依据现实生活的形象与事件本身的内容。通常客观因素的表现形式为作品的题材。题材是艺术家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提炼与概括,它来源于生活基础,又经过艺术加工与提炼。

  主观因素来源于创作主体。创作主体的画家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具有历史延续性,岩彩画的创作内容就必定具有历史继承性。岩彩作品的主观因素来源于艺术家的所受教育、知识结构、审美习惯、思想意识等等,这些的形成离不开他(她)所处的社会。社会发展是通过继承来实现它的延续性,传统的生活模式与传统的思想观念一直伴随着人们。在岩彩画艺术创作中起决定作用的创作主体若是中国人的话,他(她)的作品必然会是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呈现在画面之中的继承性是必不可言的。

  2、岩彩画的继承表现在形式上,形式是指艺术作品的结构、艺术语言、手法、类型体裁等,它是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形式包括内部形式与外部形式。

  岩彩作品内部形式是艺术内容各要素的组织结构,内部形式具体体现为构图方式及其内在规律,如传统的散点构图、平面造型、气韵生动、以线造型等,造形观念都是极其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岩彩创作中要提倡继承的,只有继承了这些才能体现出中国绘画的民族性与特色性,从而呈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否则,将与西方绘画类同,失去了个性无从谈共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又从何体现呢?

  外部形式是指艺术作品的外部形态,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的组织形式。物质材料被艺术家按照特定的创作意图加以利用,成为具体形象的体现着,具有艺术语言的作用。具体地说是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来表现作品,是油画颜料、水彩颜料、还是用矿物色,它体现的是画种的区别,其材料还包括创作一幅作品所需的所有物质材料,从依托物、基底材料到主要用色、用材。岩彩画的用材——矿物色,从中国几千年的美术发展史中可看到,它是中国文化的真正遗产,岩彩画恰恰正是继承了这一文化遗产,充分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色与优势。只有越发挥它的材质特色,才越能区别于西方绘画,否则中国绘画的特点将会减弱,甚至会失去。

  3、岩彩画存在的可能性。

  岩彩画具有独立的物质材料体系——矿物色,它可以不用其他任何化学颜料独立完成作品,所以它作为一个画种的存在是稳不可破的。由矿石的晶体颗粒所构成的画面呈现出晶莹璀璨的材质美,粗细重叠交织的结构形式,虚实深远的神秘感,颗粒间透出的空气感等等,这些是任何其他材料无法体现与达到的。

  三、岩彩画的创新是艺术发展的规律与需要。

  艺术创作的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历史规律所决定的,也是艺术创作必须符合创作要求这一基本特性所决定的。艺术是以经济基础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其上层建筑必定会发生变化。艺术创作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创新过程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艺术创作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内容的创新与形式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往往最具有代表性,是艺术创新的关键。形式的创新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艺术形式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人们对艺术审美的需求,最关键是要求艺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作出新的艺术感受。

  1、岩彩画的创新反映在内容上,内容创新包括客观题材的创新与主观主题的创新。

  由于社会的发展变迁,创作客体有了巨大变化,岩彩画的创作内容从传统的道释、仕女、道士、文人等题材发展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现代女性、历史事件等等,反映的是当今社会的一切现象与客观存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题材。

  从创作主体看,由于岩彩画的创作主体有了相当的变化,创作主体的艺术家无论从所受教育、知识结构、艺术修养、思想意识、艺术观念、审美要求等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呈现出来的是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所以岩彩画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岩彩画的创新反映在形式上,形式的创新又包含内形式与外形式的创新。

  内形式是指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各个要素的组织结构,如画面的点、线、面关系,疏密关系,松紧关系,黑、白、灰关系等。岩彩画在创作中主张继承传统,更提倡走出传统,当今岩彩画在创作中已从传统的某些程式中走出,主要表现在突破了“随类赋彩”,改变了“以白当黑”,发展了“以线造型”等传统的造型观念。

  岩彩画在外形式的创新上,虽是沿用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最古老的传统矿物色这一主要材质,但是在其材质本身与表现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其材质本身已从一石一色发展为一色十八色,不同粗细颗粒折射出的材质美感已与传统中的矿物色概念截然不同。从而在画面中体现出晶莹璀彩的独特材质美感也是非同日可言的。

  岩彩画的创作表现中呈现的是更宽泛、更自由的一种艺术语言,它可以独立使用完成作品;也可以与油画、水彩、水粉等相结合使用;也可与金、银、铜、铝等金属箔及麻、布等各种物质材料相结合;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更可以是装置的、影视的。他所涵盖的语言形式是极端丰富、无限扩展与外延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岩彩画具有相当发展的前景。

  四、岩彩画创作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

  岩彩画的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坚持在艺术语言、形式语言、表现手法上的努力创新,不断适应社会对艺术审美的需求,同时又要注意对外来文化的扬弃与吸收。

  早在佛教文化进入中国之初,从新疆克孜尔壁画的艺术形态之中就可以看出东西方艺术融合的“龟兹画风”,以此已足以证明中国绘画中继承与创新的初始之早。从敦煌壁画上千年的风格变迁中,可以看出继承与创新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延续性与未中断性。所以发展至今,岩彩画也必将在继承与创新之中曲折、迂回地前进与发展。

  历史是一条长河,只有在历史长河的源头不断注入新的活水,历史的长河才不会干涸与枯竭,岩彩画的出现可谓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活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