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金秋,初访桐乡。经君匋艺术馆副馆长范汉光引荐,幸识百岁老画师岳石尘。老画师慈眉善目,气度宽和,声音洪亮,讲一口嘉兴乡音,耳有点背,需要大声对话,辅之以笔谈。他告诉我说,家贫失学,十三岁当学徒。工余学画,学诗。学画的老师是嘉兴鸳湖派画师仲小某,诗则自学。我环顾了一下宽敞画室,两壁悬挂着他的几幅花鸟作品,其中有一幅没骨牡丹尤为夺目,疑是周之冕手泽。他的学生告诉我说,这是老师早年习作,可见其师承渊源。画案上有条不紊堆放着画册、画稿、笔墨纸砚,可见老画师是个“惜阴”之人,仍在辛勤笔耕。学生告诉我说,老师卖画为生,画了一辈子,四十成家,六十才应苏州吴门画苑之聘,当上了专职画师,有了固定收入。改革开放后,他的画名远扬海外,求他画画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老人的健康,减少应酬,让他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作画生活,市政府将他保护了起来……一个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历尽沧桑居然长命百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成为大众心目中的“世纪画坛不老松”,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我请这位世纪画坛不老松画一画自己,把自己的真容画下来,传诸后人。还告诉他说,您的老友沈子丞九年前就画了,当时不知道您,如果知道也就请您参加了。他听了笑着点了点头,指了指墙上他的一帧小照,小照中的他,站在玉兰盛开的树荫下,用手指着前方,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他的学生冲着照片中伸出的食指说,你看老师的食指上多出了一个指头,因常年累月的作画,老茧磨成了小指。我看着这帧鹤发童颜的岳老照片说,希望您放开笔墨,画一幅漫像。他又点了点头说,试一试吧!
临别时,我对汉光兄说,岳老百岁高龄视力还这么好,依然可以兼工带写,满构图繁笔写意,请转告岳老,可以做减法,画减笔、简笔了。汉光回道,我们也这样劝过岳老,他的回答是,人家花钱来买我的画,我总觉得画得太简单,有点对不起人家。看,一个多么善良厚道的老人呵!
回京不久,我就收到汉光兄寄来的岳老自画像,并附赠了一幅《暗香》佳作。打开自画像一看,只见岳老戴了一顶贝蕾帽,虚怀若谷,和颜悦色,似乎在倾听什么。这幅漫像一改画花鸟的繁枝茂叶,而是大刀阔斧,寥寥数笔就把他的神态勾勒了出来,谁说岳老不会画减笔、简笔?画像旁还题了一首打油诗:
风风雨雨路,勤勤恳恳人。
丹青一世纪,淡泊自安宁。
诗如其人,写得很平实,写出这位世纪老人平凡而不平坦的艺术道路,也写出了这位老人淡泊又不平凡的人生志向。淡泊自安宁,说起来很容易,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一个有成就有名望的人而言。为什么?因为名望就是资本,有了名望,名缰利锁接踵而至,地位待遇不招自来,在这种境遇下岳老还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淡泊自安宁,当然很不易了。
综观岳老的一生,确实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自他走上绘画创作之日起,八十年如一日,辛勤笔耕,为众多乡里百姓乃至海内外的美术爱好者,创作了成千上万幅花鸟作品,美化了人间,美化了世界。他不愧为世纪画坛不老松!
(下期人物许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