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书法教师,主要有两类教师组成,一类是开办书法专业或书法专业方向学校的书法教师,他们由国内书法界最高层和最权威的书法教育专家和书法创作实力派人物组成,有博士、硕士生导师和一般的本、专科教师。另一类是从事大学基础书法教育的教师,他们有的也是书法教育专家和有书法创作实力的人物。大部分教师都是默默无闻地从事着基础书法教学工作,为提高大学生的结构审美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为书法基础知识的普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现谨就大学基础书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谈一些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 目前书法教师整体水平堪忧
对于从事大学基础书法教育的书法教师而言,面对的是非书法专业的学生——他们基本上对书法一窍不通,还有的对书法的误解令人非常惊讶。可是,对于教师而言,必须站在专业的立场上审视我们的学生。但是这支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却非常之多,现列主要几点问题如下:
1、中国美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院等专业院校的书法专业由于条件的限制和精英教育的教学理念导致书法专业毕业生数量极少。毕业生也基本上不愿从事书法的基础教学工作。因此,目前大学书法课的教师主要由其他专业的教师转岗而来,他们虽然也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作技巧,有的还是有相当实力的书法家。但总的来说良莠不齐,个别教师创作能力极其低下,教学上主要讲解自身的书写和创作经验。甚至在教学中混淆了书法和文字书写的界限,一个低水平的无法分清书写和书法之间区别的教师带出的学生必然是低水平的。
2、有些教师可能是从文科类专业转岗位而来,对书法理论和书法史、教育学、心理学相当熟悉,也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但是临摹和创作水平又不太高,仅凭经验来指导学生临摹,甚至只能指导学生临摹自己熟悉的碑帖,名曰:“专攻”,实则半懂不懂。我认为,大学书法基础课的学习,关键还是书写方法和基础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及书法审美能力的养成,而不是仅仅知道书法史上有哪些书法家和哪些法帖、碑版。
二、书法教师的素质要求:
1、较强的传统文化中文史哲功底。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没有很成系统的大部头的巨著,只是到清代时才出现了像《艺舟双辑》、《书镜》之类中等规模的著作,大量的理论散见于瀚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之中,没有相当水平的古汉语小学知识,是难以胜任理论课工作的。
2、扎实的教学基本理论和书法教学理论。但是书法教学又有它的特点,作为一门以线条为基础的艺术课程,书法史、书法理论、书法技法的学习和课程的安排,有其科学性,是理性的;但是在书法创作和学生的理解接受中,又有其艺术性,是感性的。书法教师要掌握一定程度的教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教学方法。
3、自我学习能力。书法教师应该是一位能不断进行自身充电、不断提高的个体。新的知识、新的理念不断地出现,更新着人们的知识构成,教师自身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显得尤其重要。
4、组织能力和亲和力。高校书法教师面对着广大没有书法基础的学生,最好的书法教师不一定是创作最具实力者,往往只是一名有极强组织能力和极好亲和力的书法教育指引者。
5、淡泊名利和热情投入。书法教师不是书法走向大市场的受益者,教育工作者是其所持的唯一定位。淡泊名利能成全一名书法教师的崇高追求,同时也是其抵制书法浮躁风气、沉下心来锤炼书风和苦做学问的重要前提。
6、相对于书法教师而言,临摹能力较创作能力重要。我们绝对不能因为只写某人某体而洋洋自得,名曰:“专攻”。我们要有对各类碑帖个体和其他文学书写资料的视觉特点的捕抓能力和临摹能力,使初学者少走弯路。
三、 队伍建设的几点浅见
以上所述可知,目前高校书法教师实际情况和岗位要求相去甚远。为了改变目前这种尴尬的局面,需要政府和学校引起重视。
1、组织集体培训、进行专业训练、提高理论水平。
陈振濂先生说:“与其他艺术需要打破僵滞局面寻找新的生命动力的情况恰恰相反,书法需要的却是走向专业化,走向艺术独立。” 书法的专业化首先是教师的专业化。针对目前书法教师的技术和学识困境,非常有必要对这些教师组织权威的、专业的技能训练和学术提升,并把这些培训和教师的职称评聘结合起来。
2、建立统一组织、提高交流平台、组织集体备课。
目前我省建立了省高校书法协会,但是一直没有开展活动,也没有政府部门进行指导。我们认为,有必要在省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联合省书法家协会,成立一个专门的半官方的大学书法教师协会。推举有学术水平、创作能力和组织能力、有威望的书法界或书法教育界实力派人物担任领导职位,设立职能部门而不是花架子式的专业委员会,开展日常活动,提供交流场所,组织会员定期交流,组织集体备课,举办书法教师讲课比赛,进行对书法教育有贡献教师的表彰活动。
3、实行公共展厅、书法工作室、专业书籍三项建设。
实行公共展厅、书法工作室、专业书籍三项建设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但这样的基本条件也只是个别高校拥有。当下,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型高等教育理念大行其道,以技术型、短期型、经济发展急需型为特点的经济类和工科类专业资金投入很多、发展很快。但是像书法这样人文类见效慢的纯艺术课程则相对受到轻视。如果再不进行这三项建设,恐怕书法课永远只能像目前一样游走于高校专业教育的边缘。但是,在人际传统下的中国,在尚未确立书法在普通高校专业学科地位的今天,领导重视仍是当前高校书法课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领导重视,才有资金之投入;只有资金投入,才有可能进行三项建设。
4、组织教师和学生的定期赛事。
自1980年5月11日“全国第一届书法纂刻展”在沈阳市举办以来,至今已办至第八届。“全国刻字艺术展”至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至第七届,期间又有“中青展”,后来又有“青年展”、篆刻展、扇面展、正书展、行草展等。近年的几届中国书协组织的赛事投稿人数动辄几万人。但是专门针对高校师生,由政府主办的书法专业比赛到现在还很少。已有的也因政府部门不重视、发动不够、经费投入不够等原因没有产生大的反响。此类大赛因为对象指向明确规定,排除了社会上的各类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的参与,能使更广大的大学生参与其中。赛事和展览作为一种社会性行为对书法教师和大学生的临摹和创作起到非常好的鼓励作用。通过比赛和展览,创作者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举办者亦可以通过这条途径发现有创作潜力的书法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