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5版:副刊
3  4  
PDF 版
· 九五年华自写真 ——许南湖
· 春风渐渐吹
· 寂寞履霜曲,伤心范仲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寂寞履霜曲,伤心范仲淹
  河南洛阳伊川县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城郊白虎山有“二程”(程颢、程颐)墓园,城南平等乡有邵雍邵夫子坟,开五代纷争的朱温、唐代三朝宰相姚崇、诗人贾岛等诸多人物,都选伊川作最后的归宿地,而“北宋第一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也葬于此。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历史的积淀在这里云集,久雨初晴,我和朋友相约去游范园。

  范园(范仲淹墓)位于伊川彭婆镇许营村北,距古都洛阳20公里。拜谒范园,正值秋庄稼长得正闹时,远远望去,碧云天,连绵的玉米丛如纱如河。墓园坐北朝南,背靠绵绵万安山,前临潺潺曲河水,松柏与松柏,密密匝匝,像沉默不会说话的墙。

  范园占地面积约50亩,园前有深长沟壑蜿蜒山后,门前阔坡有主人公白石全身像。进山门有坊,石柱刻联为:“嵩小青山高道德,涧缠碧水洁濒蘩”。公元1031年,范仲淹母亲首葬于此,20年后,范仲淹赴任病故徐州路上,其孤护帏帐还洛,其后子孙先后袱葬。墓葬排列顺序,多为父后子前孙更前,范墓则较为独特,仲淹墓最前,长子纯佑紧随,次子、孙辈远远在后,母亲居中间,俗称之“扯儿背孙”。

  墓茔不很大,草披松掩,西侧有“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公神道碑铭并序”,碑额“褒贤之碑”为宋仁宗亲篆,碑文由宋代文豪欧阳修撰写,北宋著名书家王洙书丹,石碑字迹漫漶,凭目力已难辨认。

  近于荒凉的墓园正午静悄悄,寂寞杂草疯长,听不见鸟鸣,只有秋虫长吟短吁,诉说逝水年华旧事。

  范家世居苏州吴县,范墓何以选址在此?据《宋名臣言行录》载: “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直到考中进士,范仲淹就任广德郡司理参军,才将母亲接来赡养。两年后,幼年更名为朱说的他回苏州老家,作出“只求复姓,别无他寄”的承诺,才恢复原来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母亲去世时,范仲淹已是“威德著闻”,母亲却因改嫁不能葬于苏州范家祖坟,若将其葬于山东,恢复范姓的他又不能和母亲埋一处。两难之下,受身世近似的唐代名相姚崇启发,才将最后归宿选在伊川的丘陵黄土。

  秋日午后阳光依然灿烂,从松柏缝隙筛落下来,我和友人肃立墓前鞠躬。云山苍苍,江水泱泱,难以想象这位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广阔胸襟,也包容着这般沉重的家事忧愁和深刻无奈。“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清明上河图》里东京汴梁城那为稻粱生意忙碌的百姓,对诗人政治家的敬仰信任,只能是这样的自然歌谣了。仁宗元年,西夏进犯边境,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他练士卒、开营田、筑城修砦,边境又传歌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心胆寒。”这年范仲俺52岁。仕途艰辛蹉跎让他霜染鬓发,埋藏心底的感慨归思凝聚成为这曲《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其实家在哪里呢?纵然归来能投奔么?已恨蓬山远,更隔一万重。世事喧哗骚动,人在困惑中会变孤单,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范文正公喜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范履霜。”心都是肉长的,全然不顾私情,不屈不挠执着,难啊。“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范仲淹,却慨然有志天下,热情纵横激荡。苦难也是警醒吧,检验那坚持情操理想的心,能在何种程度,胜过摇撼其生命的风暴。

  如今专职守墓人范钦忠,是范仲淹第28世孙,健谈,热情,说墓园最大变化是树少了。家谱曾记载,明朝时这里有1000多棵松柏树,到1938年,当地政府要收他们税,家族为告状筹集路费,把墓园大树全伐了,“结果状没告赢,树却砍完了”。

  云涌风来,天色向晚,和寂寞守墓人道别,车行时,秋雨又起,友人轻诵《岳阳楼记》。据说,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挑剔点说,《岳阳楼记》属“闭门造车”,是他被贬后于邓州花洲书院,面对滕子京送的《洞庭秋晚图》,用八百里洞庭湖波澜,衬托自家心情,说忧喜讲进退,恣肆淋漓,以那正直坦荡的人格艺术修养,遂成千古传颂名篇。想必那激情满怀的夜,定是天淡银河垂地,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吧。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