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9版:书法周刊
3  4  
PDF 版
· 找北、找冷、找纯、找静、找美、找奇
· “一墨千宁”书画篆刻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墨千宁”书画篆刻展
  本报沈阳讯 记者 蔡树农 东三省的书画篆刻创作不算弱,其中也有非常值得关注的创作人才,但东三省的书画篆刻活动大多偏于一隅,记者的记忆中似乎极少有专业媒体记者受邀亲临现场采访报道,于是东三省的一些享誉地方的书画篆刻家不被外界熟知,实在很可惜。

  元月5日,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开幕了“一墨千宁”书画篆刻展,展出了杨一墨、王作千、王宁三人的书画篆刻作品约160余件,中国书协副主席聂成文、辽宁美协主席宋雨桂、中央美院教授薛永年、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孙世昌等数百人参加开幕式,当天下午还举行了学术座谈会。

  三位展览主人原先我都不了解。深得各方好评的杨一墨尽管只展出一件书法作品,其余都是画作,但他首先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从他挂帅铁岭市书协主席一职即可明白他在书法专业创作上的高度,他被誉为继清代铁岭人高其佩指墨画后,辽宁指墨第一人。其指墨笔墨,受益书法陶冶,若无精湛书法功底,他指墨画的清雅通脱便无以成立。他能够在画面上任何位置恰到好处地自由题署也是他绘画艺术特色之一,为绝大多数不会写字的“著名”画家望尘莫及。

  王作千人很敦厚,他的乡土国画充满土地精神,笔笔实在,能于健拙处见自家面貌。如能披以虚灵温润,则其写生创作会有一个更大改观。

  王宁人长得有点像小品演员潘长江,书法篆刻横冲直撞,痛快是痛快了,唯觉缺少一点潘长江聪明中的细腻。

  对三位展览的评说,记者以为王荐先生写的前言是最到位的——

  在圈内有个好人缘,在社会有个好声名,在经济上有个好收入,在历史上有个好位置,这“四好”是许多人所希冀的,举办是展的三位出品人亦有这样的期许。

  立德光我,与人为善。杨一墨先生之友善宽厚、王作千先生之纯真耿介、王宁先生之热诚重诺,在书画圈内凡与其有过交往之人皆有深切体悟,因此人缘极好。

  桃华李实,居高声远。三位皆信奉靠作品说话的信条,研艺弘道,矢志攀高,又重社会公益,以其利人,身随艺显,声望日隆。

  以艺齐家,利随名至。在经济社会文人更不应穷酸,不该谈钱变色。一个在极度贫困边缘挣扎的人很难想象他们能创作出境界高的精神产品。杨一墨的指画,王作千的水墨,王宁的书法篆刻皆非同凡响,得道多助,赢得社会的尊重和青睐,买车置宅建工作室,向社会证实了文人的生存能力。

  塑造自我,寻找方位。三位在植根传统、立足本土之上,力求与古今求大异存大异,继绝学开新境。为达斯旨,勤勉有加,虚心向学。能来艺术氛围浓厚、学术品位极高的鲁迅美术学院办展,便是三位企望指拨、以期新进的明证,除了“酒香也怕巷子深”之外,这当是举办是展的目的所在。至于能否在历史上占个好位置非我辈所能断定,然三位心向往之,自然可嘉可敬。

  “一墨千宁”,字面上暗含了三人的名号,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倾吐了心声:玩弄一点儿笔墨的人不该小视自己,当放平心态,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自可娱己娱人,散虑销忧,为社会的和谐平宁发一分光尽一分力。已经具备三个好”,还在向第四个“好”努力的三位出品人和看过他们作品的人不知是否作如是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