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在与苏联美术学院交换学生素描作业展展出之后,刊印了俄罗斯美术教育家契斯佳科夫素描教学法的有关资料和契氏的教育语录。1955年文化部召集全国素描教学座谈会,会上推荐、介绍了契斯佳科夫素描教学法。由于与延安文艺路线和徐悲鸿开创的艺术理念相合,以契氏为代表的苏联素描教学经验被系统引入中国的美术学院并被推广到全国的美术教育之中。从那时起,契斯佳科夫艺术教学体系(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Чистякова)与徐悲鸿一贯倡导的以素描为造型基础的教学法相结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右了中国油画三十多年,作为从素描训练到油画创作的最完备自足的体系,至今仍有着显著的示范作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潘天寿等国画家对该体系的质疑,夹杂着中苏意识形态的争论,但没有动摇它在油画圈子的主导地位。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术创作的多元性渐渐打破了现实主义的一统天下,契斯佳科夫和他的体系再度受到指责而渐渐淡出视野,然而其中不乏误解和偏见。
人们容易将契斯佳科夫误认为是苏联美术教育家。实际上,他是帝俄时代的人,全名,巴维尔·彼得罗维奇·契斯恰科夫(Павел Петрοвич Чистяков,1832.6.23——1919.11.11),擅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生于平民家庭,1849年入皇家美术学院,他最亲近的老师是巴辛(П.В. Басин,1793——1877)教授。学习期间因课堂素描和速写成绩优异而获得多项银奖。毕业后一度在圣彼得堡图画学校任教。1860年在名为《总主教格尔莫根在狱中》的命题创作竞赛中获得小金质奖章。1861年在名为《大公夫人索非亚·维托夫托夫娜在大公瓦西里·捷姆内的婚礼上》的命题创作中获得大金质奖章,从而荣获学院奖学金于1863年到欧洲旅行。旅行期间,到过柏林、德累斯顿、布拉格、波恩,在巴黎、罗马工作过,在意大利时间最久,深受学院派传统的熏陶,至19世纪70年代初归国,返回圣彼得堡美术学院。在国外期间,他创作了《罗马乞丐》、《茨冈女孩头像》、《准备参加公共舞会的法国人》等作品,因而被接收为学院绘画院士。之后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教育活动,新的创作不多,最重要的作品有《乞丐们》和《老贵族》。1892年,被任命为学院会议委员,最高艺术学校教授和镶嵌艺术工作室主任。
在创作上,契斯佳科夫追求历史情节戏剧化和充分展现人物的心理内容。他喜作人物众多的构图,方法是古典的,内容多表现下层人民,反映出当时流行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他受文艺复兴大师和伦勃朗的影响较多:曾让学生到爱尔米塔什博物馆观摩文艺复兴时代的作品;他的画注重光影的处理,色调比较暗淡。如果说西方传统油画存在佛罗伦萨对威尼斯、普桑派对鲁本斯派两极的话,那么契斯佳科夫的画风倾向前者。他的油画《总主教格尔莫根在狱中》,素描关系准确微妙,色彩灰暗浓重,代表了他的特点。
不过,他显然不以创作著名,他的成就主要在教育上。他热爱教学,长期执教于彼得堡美术学院(今列宾美术学院),教学相长,创立了在唯物主义美学基础上的艺术教学体系。当时俄罗斯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唯物主义美学思想,尤其是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强调美是生活的观点对他产生很大影响。他的教育思想是力求学院原则和现实主义相结合。他的教学法在保持学院派的主题性、故事性、戏剧性的同时,强调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强调科学实证的态度,强调观察、理解和表现的系统过程,尤其强调对人的研究,要求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他在创作方面告诫学生,要求绘画源于生活,并使之典型化,让每一个细节都能说明主题。比保守的传统学院派高明之处在于他的教学大纲更符合时代精神。契斯佳科夫深切领会古典传统,肯定科学地研究自然的学院传统,强调艺术家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与对自然的研究相结合。他对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俄罗斯许多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列宾、苏里柯夫、瓦斯涅楚夫、波列诺夫、谢罗夫等——共同的也是唯一的导师,同时也是著名象征派画家弗鲁别利的导师。列宾、谢罗夫等学生给这位老师留下的许多肖像以及有关他的那些谈话,足以证明他在当时崇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虽然契斯佳科夫属于帝俄时代,但是他的教学法和教学体系在苏联时代得到发掘,并受到尊崇和推广。甚至目前他仍然很有名,在圣彼得堡的列宾美术学院和莫斯科的苏里科夫美术学院,他依旧是理论的支柱之一,被经常提到。谁能轻视这样的成就和这样的教育家?
契斯佳科夫擅长素描并建立了科学的训练体系,但有人认为这个体系是僵化的、缺乏活力的、已经过时的,其实这也是一种偏见,批评的矛头不应指向这个体系本身,而应落在接受者的麻木与惰性上,落在理解的偏差和失误上。契斯佳科夫的教学体系,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以现实主义为原则,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相呼应。其宗旨是尊重客观事实,强调写生,要求忠实表现对象现实存在的瞬间,在表现人物时,要求学生用心去发现、感受对象身上不可见的东西。在这个体系中,素描是基础的基础,契斯佳科夫的最大影响也在于此。他指导的素描、写生训练旨在研究光照下处在三维空间中的形体,强调视觉的科学的客观真实性。例如,根据他的理论,对象形体由大大小小的面组成,因此不存在线条,所谓线条只不过是非常狭窄的转折面。为了精确地符合对象,强调首先用眼睛观察,而不凭脑子想象。他教导学生不要“临摹”物体外在的轮廓、色斑,而是要分析结构形状,准确画出物体细微的凹凸起伏。按照他的方法,描绘一个对象,首先应该将它概括地表现为由若干平面构成的、平面与平面的衔接处形成物体的凹凸边界,即先将曲面形体处理成可以分析的多面体,或者说,开始时把对象图形看成多角形、晶体形,而至结束阶段,角和面被逐渐软化,最终变得与通常所见的实物一样。这种解释是基于数学微积分精确分析的科学方法与视觉心理分析的完美结合。而油画的色彩就是严格地在这种素描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他的色彩观是古典学院派的。他的成就主要在素描及其教学法,色彩并非榜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