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5版:副刊
3  4  
PDF 版
· 漫步在圣彼得堡(二)
· 画布上的缤纷
· 米尔顿·埃弗里《孤独的海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画布上的缤纷
  去年四月春末,乍暖还寒。采访金冶先生,是在他的画室。走进画室,分明感到一分明媚的气息。洁白墙面的画室不算太大,几样简欧风格的家具各就其位,油画架立在房间的中央,雪白的樱花在画布上静静盛开。金冶先生倚坐在宽大的靠椅上,儒雅而随性。

  金冶先生于1913年的金秋出生在沈阳。东三省沦陷后,青春年少、血气方刚的他满怀国破家亡的痛苦跑到北平,并想到延安参加革命,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1938年钟爱艺术的他遇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在北平师从著名旅法油画家横山央儿攻习油画。长达5年的学习,为他的艺术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战胜利后,金冶先生开始以艺术之笔为祖国的解放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先后在解放区的华北联合大学、哈尔滨大学、东北科学院、东北大学任教。1950年到我院任教(当时是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开始了与学院30多年休戚与共的岁月。他长期从事美术史论研究和油画教学与创作,先后主持创刊编辑《美术研究》、《新美术》、《美术译丛》等刊物,出版了《绘画色彩方法论》等论著。在《新美术》等刊物上发表了《正确评价绘画上的印象主义》、《色彩的理论和实践》等数十篇论文,翻译了《希腊罗马神话》、《在塞纳河上的莫奈》等多种论著。1992年应邀赴法国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展,后定居巴黎。2005年金冶先生满怀着对故国和学院的思念回到了祖国,现居于西子湖畔。

  第一眼看到金冶先生的油画,我们都惊诧如此单纯。

  可爱的色彩竟是出于一位年过九旬的先生之手。白墙上那些用简拙的画框装裱的作品用主观却含蓄的画面,隐隐透露着一种来自于积淀的沉稳思考。透过他的作品,我看见了一个单纯的心灵——用单纯的方法观察,用单纯的色彩表达。在后来的采访中,金冶先生说,面对画布时总感觉自己很年轻,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有很多画要画。我相信金先生的这种快乐是源于内心的,他将这种简单与快乐流露于画面,播洒在了观者的心里。

  在采访过程中,最令人体会深刻的是金冶先生对于艺术的虔诚追求。如他所言:“艺术家需要真诚地面对艺术。艺术家的一生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这也许是对金先生人生的真实写照。1992年,金先生应邀到法国举办个展,在法期间金冶先生深刻地感受到欧洲绘画传统的深厚,于是,毅然留在法国“从头学起”。这一住便是13年,而此时,金先生已经年近八旬。就这样,一位80高龄的老画家,出于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在异乡重新做了一个虔诚的学子。

  在谈及油画创作时,金冶先生提到了梵高。梵高在短暂的一生中,用生命探索自己的艺术出路,却终究无法得到理解,只能在麦田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说到这里,金先生若有所思地停顿了一下,感叹道:“画油画是玩命的事,是玩命的事啊……”

  学油画最大的困难在于“不知道怎么画”。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欧洲油画艺术的传统、每个时期大师的成就以及理论的发展演变。只有潜心的研习油画原作,才能真切深刻地体会到大师的笔法和用色的精妙。但是由于缺少油画传统、底子薄弱、起步较晚等原因,我们画油画就显得尤其困难。金冶先生研究了一辈子印象主义,对于色彩尤其讲究。他认为在绘画中很忌讳“用油画颜料画素描”以及认为“最美的调子是灰调子,最好的颜色是黑色”的观点。他说,我们对色彩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误区,真正认真研究的人很少。色彩是需要周密慎重思考的,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绝非随便而为之。我们在这一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青年学子不得不为老一辈强烈的责任心感动。

  “一流的大学不是取决于规模,而是取决于师资。孤山的国立艺专虽小,但培养了多少人才!”。采访中,金冶先生深情地回忆了学院的创办发展历程,回忆了学院开创者的功绩,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喜悦。“林风眠走了,莫朴也走了”金冶先生有些黯然,“不过,现在美院依然有很多很好的老师,”他又充满了激动,“油画系就有很多。”我们向他介绍了美院学子对艺术的向往、执着,金冶先生异常兴奋。“学艺术要先学会做人:要有正派的人品、真诚的艺术态度和强烈的是非观念。其次,学艺术是一辈子的事情,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要以一种饥渴的状态学习艺术。”他对青年学子充满了殷切的期望。

  采访手记:

  当我用采访的方式介入金冶先生的生活时,我得以一点一点地去体察他厚重的人生。金老师晚年的生活状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延展生命的方式。历史被置入老者的身体,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却没有让他变得沉重和枯衰。他像个孩子,敢说敢画,重新用天真的笔触描述生活。他不会将历史简单地看成一种财富而用一种守财奴的方式来固守它,他愿意丢弃和重新选择自己的态度。他不会像父母爱护孩子一样不加思索地疼爱自己的经历,他愿意否定自己并否定他人。他的生命如同三月阳光一般灿烂而温暖。

  王静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