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市场聚焦
3  4  
PDF 版
· 两重天
· 写在书画市场
调整之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写在书画市场
调整之后

■王永林
  调整之后

  未必是春天

  国内书画艺术品2006年拍卖的棰声,夹杂在一片与2004年和2005年初“爆涨”、“井喷”、“飘红”相对应的词“泡沫”、“崩盘”、“调整”和“回暖”的喧闹声中。让老买家心存疑虑,让新买家举棋不定。

  那么书画市场经过目前的调整、洗牌,是否就能走向正规?可能还是要看作为中介机构、二级市场主体的拍卖会能否成为精品书画市场,如何让拍品的“真假好坏”、“价位是否合理”、“对未来升值前景的把握”这三把尺子发挥作用,使之不同于普通的书画交易,而不是成为普通货色和假冒伪劣的大卖场;由遍地开花、多如牛毛的拍卖行和书画艺术品拍卖会,浓缩为如我们天天喊着要接轨的国际市场一样,仅有少数品牌大拍卖行进行书画艺术精品拍卖,而让书画艺术品的一级市场画廊担当起其原有的工作,淘汰那些充当伪劣赝品大卖场的拍卖行,这才能真正走进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的春天!但这条路在目前的中国似乎还很长,中国的艺术品拍卖行还刚进入残酷的优胜劣汰竞争时代,加入艺术品拍卖行列的拍卖公司还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至2006年从事艺术品拍卖的公司总数有近800家,仅北京一地就有50多家;而2006年一年全国新进入艺术品拍卖的企业至少有80家,北京也占20多家。另外,艺术品投资领域受资本市场影响很大,“快进快出”的炒作方式违背了书画艺术品收藏的基本规律,所以会导致市场的动荡。中国艺术市场可能还要经过若干个市场的“爆涨”、“井喷”和“泡沫”、“调整”之后,书画市场才能逐步进入理性,找到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规律的途径,形成投资书画艺术品的资本是以收藏书画艺术品为目的,兼有保值、增值功能,而不是纯粹投资炒作的局面。

  精品意识显现

  在2006年春拍中各大艺术品拍卖公司的中国书画拍卖会上,有一个现象是比较明显地显现出来,那就是买家的精品意识加强了,今年虽然成交率和成交额以及普通拍品和以前炒作过分的拍品价格有所下降,但出处好的名家书画精品,仍被买家抢购。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二级市场的拍卖会就应该是以精品等高端作品为主,辅以不同层面的作品;而那种什么水平的作品都拍,甚至赝品也能大行其道的拍卖方式,其实是一种市场自杀方式。如果中国的拍卖业能借此次调整,定位在由少数极具信誉的拍卖公司进行高端精品拍卖,还艺术品拍卖之本质,那出现在中国如唱“卡拉OK”一样的“全民参拍”和用炒股坐庄方式来进行书画艺术品交易,以及假拍、假成交、假天价等特殊现象就会减少。

  精品之外的书画

  也值得收藏

  书画收藏特别是通过拍卖会来购藏,当然以名家书画精品和不同时期代表作为目标是正确的,但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因素决定了不能让所有书画收藏者都以此为名家书画收藏的唯一准则,初入道者往往忽视真伪之辨,注重浮在表面的精彩与否,这种例子现在是很多的。

  其实一位书画名家一生创作的作品能有多少,精品又只能占多少?随着时间的消磨,就如同宋、元书画名家的只字片纸流传至今者也成宝贝一样,因此非精品和代表作的名家书画真品也有它的价值。一般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不超过一位书画名家一生所创作作品的1%—2%;不同时期精品一般只占全部作品的20%左右;普通作品要占40%左右(指商品画、赠画和练笔的创作作品);应酬作品要占35%左右;本应是废品但也流入社会的有2%—3%左右(包括一些未完成的画稿及“纸篓画”),代笔画则归入了普通作品和应酬作品之中。当然这只是一种大约划分,并不绝对准确,因为不同画家一生创作量不一样,创作风格及方式不一样,对创作态度也不一样,无法有绝对标准,像有些具逸格的小品画在不同人的眼里就或是精品或是应酬作品,有些属探索性质但不成功的画,也常归入普通或应酬,但却极具意义。

  中国地广人多,书画收藏人数之众、层次之多,自是世界一奇观,何况需求不同,目的也不一样,所以每个参与书画收藏的人,如能收藏到书画名家的代表作和精品当然最好。但对于庞大的书画收藏大军来说,从古至今能称书画大师、大家和名家者不过区区百人之作品则少得可怜,能算代表作和精品者则更少。因此在收藏理念上就应以先辨真伪,再定优劣,后再根据自己喜好和所拥有的能力来定收藏那一类藏品。我认为对那些见诸画史、能传名后世的书画大师、大家和名家来说,其普通作品乃至应酬作品也应是艺术遗产,也有它作为艺术品存在的历史地位和人文价值,所以在辨清真伪的前提下,恰当地收藏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就应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像李可染先生一生可能就创作了三四千张画,山水画是下功夫很费时才能完成,轻易不会送人,所以牧童牛、人物、晚年书法都是他应酬送人的作品(拍场李可染牧童牛画已卖到10多万元每平方尺)。这些作品同样有着非常高的收藏价值。有的画家一生只画了一两件特殊题材作品,既非代表作也非精品,但也一样有很高价值。如黄宾虹先生一张名《得财图》的人物画(67.5×33.2cm),2平方尺就曾卖出220万元高价,达110万元每平方尺。再像谢稚柳先生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他早中期的细笔山水和工笔花鸟是代表作和精品,却否定他中晚期的变体之作,其实这时恰是他一生所学、所练、所观之积累,虽有些作品偶失草率,但却自成面目,与古人拉开了距离。陆俨少先生与谢先生情况也略相同。

  如我们要把书画收藏分为名家书画的代表作由美术馆、博物馆来收藏,成为民族文化遗产。精品由财力雄厚的大收藏机构和大收藏家收藏,普通作品由具有一定能力的收藏家收藏,应酬作品由初入行的收藏爱好者来练眼,这样带有理想主义的划分虽有意思,但只是我的自言自语。这样的玩法中如你能花买应酬作品的钱就买到了精品,也就算捡漏了。

  对于调整后的书画市场来说,收藏仍应该是多极、多元的,就如同书画大师、大家、名家作品有人在收藏,普通画家乃至地方名画家作品也有人收藏,甚至复制品、赝品都有人在收藏一样,只强调收藏代表作、精品这种说法是极端的,并不符合书画收藏市场正常的发展规律。这只是一家之言,未必正确,但中国有几千万收藏大军,这个现实是不容忽视的,怎样正确引导让大家远离赝品伪作,正确认识名家书画收藏市场现状,是非常重要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