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10月的中国画研究院。到今天已走过了整整25个春秋。中国画研究院的首任院长是李可染。在该院的院委中堪称群星璀璨:蔡若虹、朱丹、刘海粟、吴作人、叶浅予、李苦禅、石鲁、黄胄、张仃、蒋兆和、关山月、王雪涛、黎雄才、亚明、黄永玉、朱屺瞻、吴冠中、崔子范、潘洁兹。该院25年间汇聚了一个时代的中国画艺术精英,成了新时期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摇篮和中心。
2006年11月,在文化部陈晓光副部长的启发下,由龙瑞牵头,成功地把中国画研究院更名为国家画院,从而拉开了文化部打造系列国家级文化大院的序幕。更名后的中国国家画院,目前仍将以创作、研究中国画、书法、篆刻等传统艺术为主,立足民族性和传统性。同时,也将适时地兼顾其他非传统艺术门类。以开放的胸怀和包容的气度构造自成体系的学术框架。努力探讨中国传统艺术的未来走向,以学术为本、以艺术为本,为现代艺术创造和先进文化建设作出实绩。作为国家画院院长的龙瑞,有着他对艺术、对中国画更深的思考。
值此新春之际,龙瑞畅谈了他的美术理想。他认为,我们呼唤精品、力作首先要在理论上树立起明确的目标,要由真正对当代美术创作有指导意义的新理论。很多人不愿意做真正的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一些重大课题,有些在理论上不解决,创作上就容易出偏差。
当前的学术建设,特别要从美学理论着手。目前特别缺乏对美学的深入研究,对民族文化中有生命力的东西,要充分认识。当下最缺乏对国民的美育教育。体现在如工业生产、建筑、汽车制造等其他的领域。奔驰、宝马、日本系列车无不渗透着那些国家的审美观念。作为泱泱大国,文化建设是大事,所有的国民,我们自己传统的许多审美的经验和资源都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西方的一些流派从浪漫主义、印象派、印象主义、现代派、后现代一直到设计艺术,艺术的发展脉络清晰,审美的导向明确。要改变这一现状,靠行政式的、大众式的一般活动不行,要有一些大的课题。由一批艺术研究和创作机构在不同的领域内去深入研究、完善,中国美协包括我们中国国家画院等学术机构作为一个全国性的专业艺术团体必将发挥专业系统作用。
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学研究所当所长时,组织过在理论上对美学、审美等冷静的梳理。这项工作是着眼于民族振兴的需要。中国人的美学体系也需要完善建构,不断弥补,这样才能按自己的体系走向现代化,但这些不能靠外国的体系作坐标。中华文化的发展从没间断过,简单地把西方文化拿来是不消化的。
西方的文化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一次出国访问,我曾跟着邓林去一个英国的贵族家庭,人家的抽烟、喝酒,举手投足,乃至一个眼神,都是多少代文化的浸染和建构所形成的。他们喝的葡萄酒是自己农庄种植和酿制的。有好几十种,外人很难分出有什么差异,我大概分出三大类,酸的、甜的、涩的,可人家看看、闻闻就可以分出几十种,这就是他们饮食文化中的最细腻的部分之一。
中国画不是表面的东西,笔墨都是个人心性的载体,简洁、提炼、体现了一种成熟的艺术精神。就外在的东西而言,西方重科学,与大自然的奋斗;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但这些年整体的人文科学发展滞后了。中国画要创新,首先要在社会中培养创新的思想,形成创新的社会,推进社会的民主进步,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创新。
对于国画,一要改造;二要坚持自己原有的手法和价值推广。对于一些现代的创作手段,也必须用中国画的概念来拓清。当前重要的是首先要弄清楚,要坚定民族的东西,不要改良,越坚持越突出;再则,文化价值必须张扬。可现在张扬不出来。
在采访中,龙瑞还谈到艺术市场和艺术教育等热门话题。他说,艺术市场问题很复杂,这两年中国画既繁荣,也出现了问题。关键是艺术标准的缺失,好坏、真假莫辨。前几年一些艺术作品价格炒作上去了,今年又低迷了。西方的一些机构和画商,在中国资助现代艺术,实际是用他们的很多审美标准来衡量的。这类得到西方资助的现代艺术,是否符合中国的文化战略就很成问题。这是一种改换成商业的手法,来向中国输入西方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战略。西方文化机构插入中国艺术市场已多年。今后一旦人家形成了气候,就有可能形成对文化市场的实际影响力。现代社会对时尚艺术的关注,使得中国画专业越来越招不上学生。学生不愿学,这里面有目前的教育制度本身由于艺术归路相违背的地方,也有中国画独特的、多少年所形成的完整的体系所决定的。要改变这样的现状,龙瑞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美术理论、文艺思想、美学研究和重视传媒的作用,不要轻易地把中国画体系与西方美术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