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鉴藏周刊
3  4  
PDF 版
· 资讯
· 国宝工程2006收藏界十大新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国宝工程2006收藏界十大新闻
  ①国宝回归:2006年4月,目前已知的商代最大青铜圆鼎“子龙鼎”在流失海外多年后回归祖国。这是2002年国家重点文物征集专项资金启动以来的又一项重大成果。2006年12月9日,子龙鼎、宋代木雕观音等四件珍贵回归文物入藏国家博物馆。

  

  ②海外寻宝:2006年,海外回流成为收藏热点,国内收藏家对海外藏中国文物的关注与日俱增。5月,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启动“海外寻宝行动”前往日本,开创了中国收藏家有组织赴国外寻访、回购中国古董艺术品的先河;2006年,“海外寻宝”三赴日本、一赴欧洲,并与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组在日本、瑞典等国合作拍摄《海外寻宝》专题节目,“淘宝团”备受瞩目。

  

  ③国际合作:2006年,“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北京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等国内与收藏相关的高端论坛显现出了国际化特点。在“中意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的背景下,国外顶级艺术展览纷纷在中国举办。

  

  ④藏宝于民:2006年,中国民间收藏队伍迅速成长,人数突破7000万,收藏群体涵盖社会各界且更注重理性收藏、投资理财。同时,集艺术展示、销售、交流、鉴赏、拍卖等多功能集于一身的收藏市场、古玩城呈规模化发展之势。这都将有助于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良性运转。

  

  ⑤博物馆:近年来,企业博物馆、民间博物馆和各种专题博物馆的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06年1月1日,《博物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各类博物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去年起,每年6月的第2个周六被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视,也极大地激发了兴建博物馆的热情。

  

  ⑥拍卖盘整:2006年是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盘整之年,也是拍卖公司的洗牌之年。收藏品市场日益细化,拍卖市场也呈现出细分的特点。各大拍卖公司调整格局、注重特色、积极拓展拍卖领域、寻找新的市场热点。其中压缩拍品数量、走精品路线成为去年各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的主流。

  

  ⑦破纪录:2006年堪称中国各类艺术收藏品的破纪录之年。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港元拍出,创下清瓷在国际拍卖史上最高纪录;徐悲鸿油画《奴隶与狮》创下中国油画世界拍卖新纪录;吴冠中的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拍价成为中国当代油画作品国内最高价;西周青铜器“周宜壶”创中国内地青铜器拍卖历史最高价……

  

  ⑧收藏冷门:2006年10月7日,一尊高72.5厘米的“大明永乐年施”铭款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以1.166亿港元成交,刷新了世界范围内中国金铜佛像的成交纪录。这也令近两年不愠不火的佛像艺术品市场骤然升温。同时,玉器、钱币、铜镜及一些概念收藏品开始呈现普涨态势,其中的精品涨势迅猛。国内首个影像艺术专场拍卖会上《希望工程——大眼睛》拍出30.8万元,结束了长期以来摄影作品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装置及影像作品有望成为一个新兴的收藏投资热点。

  

  ⑨打假:2006年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打假事件”频发,尤其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和史国良的“打假”引人瞩目。9月27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上,文化主管部门提出艺术品经营与投资的诚信意识并筹备建立艺术品市场登记认证数据库工程,以抑制艺术造假行为。同时,在古代艺术品收藏领域,藏家也纷纷呼吁“打假”,暴露了艺术品收藏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不完善和业界的诚信危机。

  

  ⑩“粹”艺展:2006年的收藏展、艺术展等活动呈现多元化趋势,体现了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上升趋势和民间收藏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一方面,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收藏界掀起了“红色收藏”的热潮;另一方面,现代艺术继续升温,大型当代艺术博览会等艺术活动从规模、品质、影响等方面均在与世界接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鉴藏周刊 00008 国宝工程2006收藏界十大新闻 2007-3-3 美术报000082007-03-0300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