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5版:评论周刊
3  4  
PDF 版
· 盛世舞金猴
· 关于“西南”这个词 ——“从西南出发” 当代艺术展综述 ■李 青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盛世舞金猴
——记诗书画家赵钲
■周凤桥
  在2006——2007年度中华时代名人“风云人物100强”颁奖大会期间,一群代表围在一位正在挥笔泼墨的诗书画家周围,并纷纷向他索取墨宝留作纪念或珍藏。他就是应邀参加这次颁奖大会的全国书画界代表——江苏省诗词协会办公室秘书、著名书画家赵钲。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赵钲,祖父赵德斋为晚清秀才,善诗词,喜字画,曾在扬州坐馆教书。父亲赵君迈继承家业,亦辛勤耕耘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童年时代的赵钲就迷恋上花卉、虫鸟。11岁时,他把祖上传下来的字画箱打开,尝试着临习。15岁时,赵钲正式拜清末民初画猴名家徐子兼的传人乔惟良为师,一心画猴。稍有空闲就揣个速写本到公园里捕捉猴子的神态。出差在外,他更是有意识地上深山,下幽谷,走小道,攀枝柯,专与猴兄猴弟们打交道,观察、描摹猴子们的生活、嬉戏,可谓穷尽猴类千姿百态。为了画好猴子,赵钲曾到过云南西双版纳灵长类动物保护中心,到过四川峨嵋山、湖北张家界、索西峪武陵风景区和安徽黄山等地,和猴子交上朋友。他说:“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项特殊的爱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这个爱好。我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但我能为我的爱好不停地耕耘,不断地丰富自己,始终向着理想的目的地迈步。”

  29岁那年,赵钲考入苏州市工艺美术职工大学绘画班,师从张继馨教授,研习花鸟技法,接受吴门画派之熏陶。数年学习,深得继馨师的真传。在书画界,习花鸟画者,专攻猴画者似不多见。由于猴子是一种既通人性又活泼顽皮且行动敏捷的灵长类动物,它蹦跳多姿,一刻也不停顿,因此要想惟妙惟肖地掌握其外在的形态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想画出猴的神韵则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赵钲却有一股知难而进的勇气,经过多年观察、写生以及数千幅的猴画创作,终于成功地掌握了猴的形态、神韵,达到不假思索便能将胸中之猴呼出于纸上的境界。

  1988年,赵钲的《猴趣图》被选登在上海《朵云》中国画研究专刊上。1990年,其作品《觅》(主人公自然亦为猴类)入选江苏省写意花鸟画展。其时,扬州美术评论家李惠康先生特作《形神兼备、咄咄逼人——赞江淮水乡“赵猴子”和他的猴画》赏析文章予以赞扬。于是,赵钲的猴画开始在画界引起反响。其后,又有《枇杷猴趣图》、《欲》、《松猴图》、《爱子图》、《枫林晚秋》等猴国生活情趣图相继发表在各类报刊上,从而名声远扬。

  2003年猴年,50余幅作品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盛世舞金猴迎春展”,得到专家的肯定。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在赵钲的猴画上题诗:“巫峡猴啼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著名诗人丁芒先生诗曰:“太岳归来忆蟒河,野猴争食戏松坡。如今忽见群猴舞,疑是饲人又唱歌。”

  赵钲的猴画中常出现猕猴、黑叶猴、金丝猴等猴类。造型上多采取运动姿态,常以藤果、花草为配景,形成自己独特的猴画风格。他画猴,擅长长锋大笔,往往一气呵成。欣赏他的猴画,其中《明珠可啖》一幅中的小猴,即为浓墨大笔渴墨挥洒而成,再用赭红点染脸部,活现了小猴的神态。而配景葡萄藤则用长锋篆意写就,画葡萄则是以水笔调花青和曙红,利用水色,画出葡萄晶莹剔透的质感,最后调淡墨绘出深浅不同的葡萄叶。画中小猴做探取葡萄状,基本调子突出的是猴子的动感和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而《葡萄酸否》一幅,展现的则是葡萄刚刚到成熟季节,小猴因无经验对紫嘟嘟的葡萄酸甜与否心中无数、想摘未摘之瞬间形态,具有强烈的生活情趣。

  画猴驰名于世的,有北京李燕、南京徐培晨等。赵钲画猴首先是有传承。他画的是半工写的猴,有毛质感,随着以后又到扬州、苏州上学开拓了视野,有机会到西双版纳、峨嵋、张家界、连云港、花果山写生,对猴的动态写生了十几本速写,可以说眼一闭,群猴如在眼前,落笔挥写而不须打草稿,基本解决了画中意象的造型问题。从表达的情感上,他将猴逐步向人格化上转变,以拟人化画出的猴,增加了观者心中的感受,如表现夫妻恋爱、母子情深、憧憬美好、追忆华龄、啸月吟风、隐逸修行。从一系列探梅、采果、玩乐提升到一个精神的境界,所以喜爱他的猴画的朋友,戏称他画的是“文猴”、“家猴”。

  他在1984年考入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严格地从素描、色彩、图案诸多艺术中下功夫,对于中国画如何在远近空间感、色彩大调和小对比上要比单一师从老画家的笔墨更具有广阔的视角和融和性。他还转益多师,先后拜师扬州王板哉、苏州张继馨、南京陈大羽、谢海燕等人,接受了扬州八怪、吴门画派、金陵画派的营养,不断充实自己,加上在南京省城,名人多,展览多,所以,赵钲的成功是多方面的。

  由于赵钲的诗写得很不错,因此他常在自己的画上题诗。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赵钲将自己的读书计划和每天日程安排为: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可见其对读书学习的重视程度。他的读书笔记,大多与绘画有关。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有的还在本子上画着图。厚厚的数本笔记,文字写得工工整整。多年来,他还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即坚持写日记。他说:“我作画时成败之间、得意之处,或握笔挥毫之际,凡有点滴体会,即待作画完毕随时记下,以备空闲时不时揣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评论周刊 00045 盛世舞金猴 ■周凤桥 2007-4-14 48256DEA008181F5482572B9003076F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