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4版:副刊
3  4  
PDF 版
· 起早赶了晚集
· 画谏的微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4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画谏的微忱
  明天启四、五年,江浙乖舛,先遭水灾,再遇旱魃,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项圣谟以此为题,先后绘制了《甲子夏水图》和《乙丑秋旱图》,董其昌、陈继儒分别在两幅画上题跋赞誉。董题曰:“水旱二图,有藿衣蒿目之忧,更进于画,所谓山林经济,使伯时见此,必点头道好。”陈题曰:“披水旱二图,使人欲涕,此郑侠流民之遗意中。图中赈饥使者何在,请质之画谏孔彰(项之字)。”这与范曾先生评价蒋兆和的《流民图》之语十分相似:“五十年过去,展卷重睹,犹令人喟然而叹,感极而悲。”(见《天经百劫云归淡》文)

  在普遍追求出世性灵、墨戏自娱的文人画理念之下,项圣谟能有这样的作品,难能可贵,殊不知,托物比兴、借题发挥、讽谏进言、规箴诤侑恰是中国绘画之传统,米芾在其《画史》中便有“古人图画,无非劝戒”的提法。

  九百年前的宋神宗熙宁年间,一名叫陈侠的小官吏鉴于新政实施带来的种种弊端,也画了一幅《流民图》进呈皇上,画的是一群戴着脚镣的难民正在砍树挣钱,以偿还官家的青苗贷款。图中还有一段题文:“臣谨按上门逐日所见,绘成一图。百不及一,但经圣览,亦可流涕。”据说皇上阅后,果然流了泪。

  西晋张华作《女史箴》一文,旨在借颂扬古之贤妇来讽谏性妒多诈而滥权成瘾的惠帝后贾南风。相传顾恺之依此文创作了《女史箴图》。全图由十二段即十二个故事构成(唐摹本尚存九段),整体连环序进,每段独立成篇,且有箴言旁题于上。其用笔紧劲联绵,循环超忽,格调高逸,风趋电疾,体现着顾作“春蚕吐丝”的风格。

  而绘画方面这种开解规劝、诱导奉告功能,在民间绘事中体现的更为直率必然,直截了当。东岳庙中的惩恶图、佛殿中的水陆画、祠堂中的阴骘图、年画中的廿四孝皆如此。

  东岳庙中将道家所言“十八层地狱”具体化形象化后,或泥塑,或壁绘。十殿阎王、六曹判官,皆横眉冷对、凶神恶煞相,引路小鬼、行刑卒吏,皆青面怒目,张牙舞爪态;刀山油锅,暴戾恣睢,碾磨锯解,残忍酷虐。四川丰都城、山西蒲县东岳庙目前都存有这方面的塑绘实例。水陆画在佛家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佛藏称,阿难尝夜梦饿鬼乞食,遂设水陆道场,施食救度。凡被超度的怨鬼孤魂,皆可免罪升天。水陆画每套多达上百幅,其中的五道将军、牛头马面,同样满脸横肉,狠三狠四,天王金刚、夜叉罗刹,同样咬牙切齿,杀气腾腾。阴骘图因《文昌帝君阴骘文》编绘而成,以连环壁画的形式绘画,所绘内容有“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贫困”等等。闵损芦衣顺母,郭巨埋儿供母,王祥卧冰求鲤,吴猛恣蚊饱血,二十四孝的故事多少有些残酷刻薄,不近情理,但孝子们无论是君王之虞舜、汉文帝,圣贤之曾参、仲子路,还是文人之黄香、黄庭坚,布衣之董永、老莱子,在民间艺术中的形象,皆似坊间邻里,憨态可掬,似族中长老,淳厚模样。元人郭居敬自辑成二十四孝故事,将其绘刻者不计其数。鲁迅先生在其《二十四孝图》一文中说:“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子,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不过,自鲁迅对其表示了反感,此图的后绘几近绝断。陈少梅先生于1950年冬应朋友之约创作的《廿四孝图》册页,实则例外。此作笔墨工雅,设色清丽,为这类图卷中的精良之作。2004年11月,此册页在嘉德近现代书画专场秋季拍卖会上以495万元的价格成交,引人注目。

  在朝劝谏,在野教化。曹植《画赞序》中即谓:“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女史箴图》为皇家制作,故曰劝谏,《廿四孝图》在民间传布,多行教化。事实上,画之劝谏与图之教化采取的都是拐弯抹角、间指桑骂槐式的心领神会与适逢其会。这让人想起了所谓的诗谏。李白《子夜吴歌》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王夫之评价此诗:“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见《唐诗评选》)清人田同之则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见《西圃诗说》)照此办理,浑含则浑含了,然内容上却有了损败。至末两句时,诗人已不再旁观,而成了捣衣人的心声所在,此声虽飘渺若远台依稀,却清晰如望衡对宇,虽低吟缓奏,度曲未终,却铿然有音,振聋发聩。此乃中唐时的庶民意愿,8世纪的反战言论。这不是谏,又是什么。类似的诗意,还有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观刈麦》、《卖炭翁》等等。

  据《旧唐书·柳公权传》记载:“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文宗有诗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柳公权续后云:“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盖风之来,惟殿阁穆清高爽之地始知其凉,而征夫耕叟方奔驰作劳,低垂喘汗于黄尘赤日之中,虽有此风,安知所谓凉哉!此与宋玉对楚王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者同意。南宋画家李唐有感于朝廷主和派的当政,画出了著名的《采薇图》,宋杞于画后题跋曰:“且意在箴规,表夷齐不臣于周者,为南渡降臣发也。”

  画谏的微忱与诗谏的芹意相似,希声寓意,虚韵大旨,虽起不到立竿见影、药到病除之效用,显示的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正义感与良知心。文谏死,武战亡,文臣不谏,反画家谏,诗人谏,朝之不幸,国之不幸也。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副刊 00044 画谏的微忱 2007-4-14 美术报000442007-04-14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