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7版:评论周刊
3  4  
PDF 版
· 从两张海报谈“走向世界”
· 写在建筑艺术学院成立之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两张海报谈“走向世界”
■林 木
  “走向世界”已经喊了20余年了,每听到这口号,作为艺术评论者的我就有些不是滋味。最近看到在广州美术馆展览的“从西南出发——西南当代艺术展1985——2007”的宣传海报时,这种感觉愈发强烈。那张海报中,从西南的地图图形上牵出了许许多多的线,有一些线牵到国内几个大城市,而有比此多得多的线却是牵到了“世界”,此海报全图为一张世界地图,无数的线“由西南出发”到了西方——欧、美、澳大利亚,线上标示着一个又一个赴洋的展览。而“西南”地区的“当代艺术”,在国内也的确堪称火爆:在当今“当代艺术”界卖美元最多的人出自“西南”;较火的“当代艺术家”中出自“西南”的人较多……

  “墙外开花墙内香”是中国当代一些艺术家出名的途径。在他们的艺术履历中,也主要是些在欧美办展的时髦履历。在他们的创作中,常常按照西方人规定好的模式,如“波普”,如“装置”,如“行为”,如“观念”。这些作品中,中国人形象经常是傻乎乎呆痴痴,或龇牙裂嘴嘻皮笑脸,要么表现“文革”式的狂热,女人则“艳俗”……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人已经创造了让世界震惊的辉煌业绩,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的富足、健康、自信、自强的“当代”中国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怎么就多数是这些模样呢?

  一个中国的艺术家,怎么又可以专门为西方人和专为去西方办展,而按照西方的模式、观念去创作呢?艺术不从来就只是自己的事么?我反倒以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当然应该表现真正“当代”中国的现实,他们的展览当然也主要应为国人而办,中国艺术家首重的也应该是国人的承认和尊重。用中国人自己的艺术模式,用中国人自己的观念,去表现真正中国“当代”的现实,真正中国“当代”的体验,真正中国“当代”的形象,这才是真正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国的“当代艺术”绝对不应该是美国“当代艺术”的翻版。

  行文至此,不禁想到在经常路过的一批楼盘外,有这类似的广告牌,这一带好几个楼盘的名称全在上面,但奇怪的是,全是些外国名字:加州山庄、温哥华水城、密苏里小城、多伦多城堡、波特兰小镇、伯克利花园。而附近还有“维也纳森林”、“南加州阳光”的楼盘……这块广告牌显然是为诱惑那些崇洋而不能赴洋居住的国人的心理需要而准备的,那些成片地带着各种尖顶的五颜六色的西式楼房,呆在遍布着川西农村小屋的中国城郊。这块楼盘广告又让我想到“从西南出发”的那张画展广告,“波特兰小镇”们不就如同后者那些连至西方的用来吓唬崇洋国人的若干连线么?恰巧,这块楼盘广告也正好在西南,在距成都国际机场仅几公里的机场路边,你现在去都还能看到。

  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在中国人的自主、自信、自尊、自强正在重建与恢复的今天,那种作为美国“当代艺术”附庸的中国伪“当代艺术”垄断“当代艺术”头衔的现状应当休矣!在“自主创造”的心态下,拿出真正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与国际作互通有无的平等交流,那才是真正的“走向世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评论周刊 00037 从两张海报谈“走向世界” ■林 木 2007-4-21 美术报000372007-04-2100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