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美育
3  4  
PDF 版
· 当代城市儿童美术教育与本土文化的传承
· 法律与艺术的碰撞
· “就业纵横”——广州美院校友讲坛开讲
· 重彩丹青——2005级刘文西工作室教学成果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当代城市儿童美术教育与本土文化的传承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当代城市儿童美术教育与本土文化的传承》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儿童“主题性”探究式综合美术活动,同时利用校外美术教育的灵活性、开放性,初步建构出一套城市地区通过综合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传承的教学模式。笔者作为其课题研究小组的一名研究员,半年来和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的老师们一道进行了艰辛而又充满乐趣的研究工作,现就几点课题研究的体会拿出来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在校外美术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传承的独特优势

  在美术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校外美术教育和普通学校美术教育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它的教学方式较为灵活、自主,它可以结合主题进行连续而充分的主题性教学活动。就拿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节日的祈福”这一教学单元来说,我们多结合时下不同的节日来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如中秋节的“彩绘老北京的兔爷儿”、元宵节的“元宵灯笼变变变”、清明节的“风筝飞飞”等课程。这些内容让学生通过彩绘、装置、拼贴等不同的美术造型语言从各个角度了解传统中国节日的文化含义……其次,校外美术教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具广泛性、兴趣性和实践性。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传统文化在这里可以更为平实和贴切,学生学习起来自然也更为轻松、有趣。再次,校外美术教育有能力安排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去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家工作作坊进行参观、访问和写生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全方位、近距离地触摸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触角。我们在进行“穿衣戴帽”主题性教学实验时,老师便带领全体学生在北京市瑞蚨祥绸布店进行了一整天的写生活动。如果在校内,恐怕连类似活动的教学时间都无法安排。

  二、关于对“文化”一词的狭隘理解

  一提到文化,恐怕大多数人想到的还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认为二者基本可以划上等号。殊不知,二者实为大大不同。著名文化学者张岱年先生就认为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思想、意识和观念”、“文物”以及“制度和风俗”。它综合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所以,笔者看来,文化不是有形的文字、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立体、鲜活而有生命的。

  校外美术教育机构由于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及具体的课程内容模式化的局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拥有较大的自主性。也正是因为此,教师多凭借其优越的美术教学设备和丰富的学习资料以及自身卓越的“专业技能”进行“个人化”的教学指导。一提到美术课程中的文化传承,很多老师便开始抱怨,诸如“丧失了美术的学科本体”、“学生年龄小而无法理解”等问题便不罕见。归其症结,还是因为其对文化的理解仍只狭隘地局限在“学习知识”的范畴之内。要知道具体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练习得以“学习”,但是情感的培养、态度的端正与价值观的建构又要如何来学习?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在正确的“文化观”的指导下,校外美术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感受艺术、认识文化、体验成长的教育场所,而非沦为一般的“考级集训营”、“特长培训班”。

  三、文化传承与美术学习的关系

  在我们进行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课堂上给学生灌输了太多的文化,那还算是美术课吗?”其实,提出这样的问题恐怕还是因为其没有理解文化的真正内涵,从而将文化和美术剥离开来。我们谈美术学习中的文化传承不是说不要美术,而是指美术的学习是媒介、是手段,但不是唯一目的。例如,在我们的课题实验中,教学的开展是要首先寻找一特定的文化主题,然后大家通过讨论来选择其中适合的美术造型元素,并据此进行相关课程的拓展,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传承优秀传统中国文化。在“春天的节气”主题性教学活动中,我们有一节表现“惊蛰”节气的“皮影绘制与表演”课。在这节课中,我们力图融绘画、制作、表演于一体,引导孩子通过“动物形象造型设计——皮影制作——皮影绘制——综合表演”这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春雷惊百虫”、“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等古老的农耕文化;在表现清明节吃“寒食”传统的“巧手变糕点”一课中,我们一方面通过泥塑糕点的制作,培养孩子对形式、色彩的感受,提高其造型表达能力;在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晋文公的历史故事的讲解,从而使孩子更好地理解了“重信重义”的传统价值观;而在“春天的百花仙女”一课中,我们则又尝试了用“吹画”的现代表现手法,让孩子“吹出”了自己眼中立春时节春天最美丽的景象……。

  总之,在校外美术教育中,我们需要丰富而多元的文化理解和“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化传承。在这里,文化不是干巴巴的知识,它可以有多种诠释:可以是“老北京兔爷儿”的小故事、可以是“下里巴人”式的民间色彩规律、更可以是中秋的团聚、对家人的祝福和幸福生活的期盼;校外美术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也不是一种简单的“拿来”,相反,它是一种“交流”,一种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社会的交流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交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美育 00010 当代城市儿童美术教育与本土文化的传承 2007-5-5 48256DEA008181F5482572C90015F12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