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7版:油画
3  4  
PDF 版
·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 《惟学无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访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央美院教授詹建俊
□本报记者 唐永明
  自1957 年创作《起家》之后,詹建俊的名字就为油画界所熟知,而创作于1959 年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件他早期的代表作,则标志着詹建俊油画艺术的成熟。一直以来,他以充沛的精力教书育人,桃李天下,而创作的艺术新作也不断涌现,直至后来由于他的德艺双馨被推举为中国油画学会主席,用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团结广大油画家向新的目标前进,为新时期的中国油画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借着“詹建俊艺术展”5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个契机,记者对詹先生作了一次访谈。当记者礼貌性地问及第一个问题“这是您的第几次个展?”时,詹先生的回答就让人有些始料未及——

  “正规的个展是第一次”

  按照詹先生的社会地位和艺术成就,以及他亲自策划组织了许多重要的油画学术展,在此之前却没有顾及为自己举办一次个人展览,让人十分意外。“当然,小型的非正规的有办过。因为从来没这样办过,所以就是想把自己的从艺经历好好回顾一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将近60年的时间,检阅一下自己的作品。”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最早是1953年画的,时间跨度很长,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今天,每个年代的都有。詹先生是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学画,1957年毕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直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油画艺术的探索和创作。“因为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作品这么完整地放在一起看过。有些画是老画,画完了就搁起来了,有的被收走了,这次放在一起,自己也能好好看一看,回顾一下。看看过去,想想现在,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再思考一下未来该怎么走。”言语间,丝毫没有一点大艺术家的成就感,却透着谦逊和温和,温和之中又能感觉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志向。

  从求学开始,詹先生就决定了自己今后要走从事油画艺术这条道路。众所周知,油画是西方传到国内的泊来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油画在国内并不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事业,创作队伍很小,懂的观众也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一种什么信念一直支持着詹先生要把一生奉献给油画事业呢?“我有一种愿望,就是希望中国的油画能够日益繁荣壮大,一天比一天进步,能够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对自己个人而言,也有一个这样的目标,这样一种追求和理想。”凭着这种信念,詹先生一直走到现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影响我一生的。我不把它作为负担,我愿意投入很大的精力,并且立志要把它实现。”

  名家的创作状态是怎样的这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当问到詹先生一年能创作多少幅作品时,詹先生的回答让记者第二次始料未及——

  “一年大概五六幅”

  对于现在比较普遍的一年画一二十幅甚至成批量的画家来说,这个数字的对比有些刺眼,从中也能折射出一个老艺术家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和严谨的创作态度。“除了利用工作需要到各地走走,体验生活,进行一些采风外,我一般很少有时间玩,都在坚持创作一些新的作品。”没有完整的创作时间,这是国内很多担负着工作和社会职务的艺术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我们这些画家对于西方画家来说,某种程度上都属于业余画家。我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教学是我主要的工作,同时在社会上也担任着一些职务,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这些都占用了我很多时间。”詹先生随后立刻把“占用”一词纠正为“花去”,可见詹先生骨子里还是一个地道的画家,从画家的角度出发,当然画画就是天职,其他工作和社会活动会“占用”画画的时间。但詹先生作为中国油画学会的掌门人,一个教育家,肩负着许多社会职责,当然他会分清孰轻孰重。“画画都是在这些工作之外,利用一些休息的时间,空余的时间抓紧进行创作,抓得紧,时间还是有的。”

  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他的气质精神就不一样,爱好也不一样。詹先生生于北方,天生有北方人的大气和豪爽。“我不太喜画小情小景,江南一些山水也很好看,但我不会去画,这和我的习性有区别。”詹先生的画面喜欢表现一些北方的大山大水,自有一种大气和张力,并且还特别喜欢画马。“我喜欢西北大沙漠大草原,去的也多,感受比较强。那里有人有马有山,对这种景色我有感觉,特别舒畅,会激动。”

  谈到有什么业余爱好时,詹先生呵呵地笑了起来。“我是个音乐老发烧友!我对音乐的兴趣和要求是极高的。”詹先生特别喜欢音乐,休息的时候听,画画的时候也听,对音乐的兴趣已经有半个世纪了。“可以说什么样的音乐都喜欢听,西洋的、中国的,交响乐、轻音乐都喜欢。”詹先生也喜欢一些其他的姊妹艺术,如舞蹈、戏剧、电影等。“但如果要说挑一样的话,还是音乐。”詹先生肯定地回答。“音乐对于画画太有帮助了!音乐是个时间的艺术,画是个空间的艺术,虽然二者在形式上不一致,方法不一样,工具不一样,但是它给人带来的感觉和对外部世界的情感上精神上的感受和作用应该是一样的,无外乎手段不一样。音乐通过旋律、节奏来表现,而我们通过画面、线条和色彩来表现。某种程度上说,线条、色彩和旋律、节奏是完全一致的。”詹先生认为,如果对音乐有深刻、清晰的感受和理解,完全可以把它移植运用到美术平面的创作上。从它的内在表现精神和追求以及需要处理的一些问题上,二者完全一致。“绘画就是一个可视的音乐,音乐就是一个无形的绘画。”这是詹先生对音乐和绘画的总结。

  作为众多全国性大展的评委成员之一,怎么看待目前官方举办的展览入选作品尺幅越来越大,让很多作者感到力不从心?这是否是一种入选机制造成的呢?詹先生的回答让记者又一次始料未及——

  “是送展作品的结构造成的”

  “因为送展的都是大画,所以入选的也只能是大画,这是很多人的一个误区。所以说这绝不是一个机制问题,也不是评委都喜欢大画造成的。”詹先生这么说,也就是认为这种状况是作者自己造成的。“现在好像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作者都会认为这个展览很重要,好像不画大画就不能体现出自己的整体水平,不够分量。其实画的价值画的好坏画的水准都不能由大小决定,这应该是很清楚的事。”詹先生马上列举了欧洲大师维米尔的作品。“就像维米尔的画,都是小画,都很精致,是历史的经典、伟大的作品。”记者又问是不是因为大的作品在展览的时候有效果,冲击力大,抢人家的眼球?“这种考虑都不是艺术本体的问题,不是艺术家首先要追求的东西。作品的大小不能孤立地看,要看作品题材本身需不需要大,当然大画在表现某些题材上有一定的优势,历史上一些优秀的作品也都是大画,但一定要根据表现需要来确定尺寸,不当的大是没必要的。不是因为大了就可能受人好评,就冲击力大,有时大了,反而会暴露你某些存在的问题,更容易被人一眼就看出来。如果画得真好,再小也一样会受到关注。”詹先生接着介绍说,在评选的时候,其实评委们也非常希望能发掘一些画得好的精彩的小画。但事实上有水准的小画在送展中真的不太有,而评委也不能因为故意要挑一些小的而降低标准,所以就造成了这种情况。“说到底,还是一个水平问题,大小不是个问题。”相信詹先生的这些话所透露的信息对很多想参加全国性大展的人都会有所触动。

  那么,什么是评委眼里一幅好画的标准?听詹先生一说,这个标准还真的存在,并非如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只是由着评委的喜好不同罢了。“一幅好的作品在内容上一定要有相当的精神含量,有比较高的品格,对社会有一定价值,另外就是艺术表现形式,其绘画语言的表现要能够传达你所希望表达的内容。思想、内容和形式这两方面的价值决定了作品的价值。”詹先生透露说,在评选时,有的作品内容很好,但没有画好,这不行,有的作品很有绘画感觉,画得很有趣,但是内容没有太多值得可提,精神含量、思想含量等方面很消极,在文化定位上不是很高,那肯定也不会被认可。一件好的作品,形式内容都要有好的水准、好的追求。“两者一定要有很好的结合,完美的统一!”詹先生强调说。

  目前油画界有些人,完全被市场所左右,一个什么题材什么风格的作品比较受欢迎或是被市场看好,自己就不断复制着雷同的作品,大家也一窝蜂地都去画这些东西。对此,詹先生提出了委婉的批评。“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好的,因为艺术贵在创造。这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有的艺术创作态度。”现在的市场经济会影响到很多人的追求,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个青年艺术家,不能把目标仅仅盯在现实,盯在眼前,不能被眼前的一些很小的利益所左右,要把目光放长远,这样才能在艺术上有大的成就。”詹先生接着肯定了在中国目前市场上很受追捧的这类画家,认为他们大都很聪明,很有才能,如果自己的目标能够建立好,将来都会成为很好的艺术家,甚至成为对中国文化艺术有贡献的大艺术家。“但是,你必须从自己艺术的爱好、艺术的理想出发,从现在起就有一个正确的真正的高标准的艺术追求目标。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被市场看好,或是不被市场看好,都不是第一位的。可能短时间里会有些寂寞,会没有经济效益,生活会艰苦一些,但这样的追求是有价值的,只要坚持,到最后一定会被社会所认可。”

  这番话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大家才能说出的话,是一个艺术前辈给后生们最为慈祥的忠告。这一席话,肯定会让很多人受益匪浅。访谈詹先生,也让记者感受良多,触动不小。在此,惟祝愿詹先生:艺术之树长青!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油画 00047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本报记者 唐永明 2007-5-26 48256DEA008181F5482572E200283DA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