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的作品首先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大气磅礴的心灵震撼。那充满张力的线条、鲜艳夺目的色彩和张弛有度的节奏与韵律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和深邃的美学思考。她的作品超越了一般女性画家所具有的小巧、柔媚和温情之特征,给人更多的是阳刚、激荡和豪迈之感,这就从小情趣走向了大境界。
传统的风景画强调的是画面的秀气、漂亮,也就是说它以对象之美为宗旨和目标。但是,王琰的风景画却不止于此,显然她有更大的文化野心与艺术抱负。她的作品虽然以线条和色彩这些自律性和本体性为核心,但却没有因此完全走向形式主义美学。平面型很强的线条在她的笔下演变成“钢筋铁骨”般具有生命气韵和力度的视觉元语言,因为线条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一切艺术都起源于线条,而且那表现力极强的纯粹、亮丽的色彩同样富有诗性情怀,这和富有独特写意精神的中国画殊途同归,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从这些貌似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和德国新表现主义画风的抽象作品中,看到更多的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神韵与文人写意画的意趣。
近代以来,抽象油画艺术在中国经历了极为曲折的命运,从最初的不被接受和排斥、误解到逐渐被了解、被接纳,逐渐从“地下”和“边缘”走向了“前台”和“学院”(当然尚未成为“中心”),然而如何使抽象油画艺术由对西方的机械模仿转化为辩证的取舍和自为的再造,一直成为油画家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对于抽象油画来说,我们必须从以往的唯人“马首是瞻”转变为较为独立和自觉的中国式建构。19世纪以来,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等有智之士采用西方的写实主义来改造中国的文人写意画;而几乎与此同时,西方的艺术家们也从东方文化的传播者日本的“浮世绘”中获得灵感,创立了自己的“写意艺术”——印象派和表现主义。而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和德国新表现主义也是从中国的书法艺术、文人写意画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因此,中西方艺术的融汇与合璧不只是一个理论命题,而且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王琰的近期油画在艺术语言和风格方面受到了康定斯基的抒情抽象、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及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影响。但是她在考入中央美院造型艺术博士研究生后,跟随导师袁运生深入考察中国古代建筑、石窟、雕塑、绘画及书法,从而对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和美学观念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与体会。因此,她的抽象油画在“不求形似”的过程中达到了“逸笔草草”,在狂放、激越的笔触、肌理与炫目、明艳的色彩中凝聚着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现代美学理想。她的作品以形媚道、妙悟自然,于形式美感和视觉张力中传达出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对生态美学、生态艺术的关注与向往。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王琰作品的形式语符中蕴含着深邃的东方美学喻意,无疑是一种“观念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