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新课标理念下的美术课究竟该怎样上?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位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在小学课堂中,小学生聚精会神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在15—25分钟左右,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更需要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入丰富的媒体技术,优化课堂结构。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在良好的氛围中培养对美术的兴趣。
学生在课堂中的共同合作、相互交流、彼此质疑,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利。小组合作式教学,让学生间交流、欣赏,在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学习新知的欲望。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更能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再表现个性,进行创新,让每位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美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既包含有小组各位同学的竞争,又有小组与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其次,运用好电教手段。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创作的灵感则源于对美的理解。信息技术能以它独特的方式与便捷的手段丰富信息量,以它灵活的形式增加互动,如果能将美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定能使美术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有着生动的动画效果、鲜艳的画面色彩、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
在美术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来参于教学,利用情境渲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的要求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实物材料、音像材料等,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通过不同的手段把不同的材料“整合”起来,解决常规教学中信息量不足等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有系统性、灵活性。特别在美术欣赏课中,我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扩大欣赏容量,如《卡通形象总动员》、《中国古代建筑欣赏》等,我查找了许多有关建筑的图片与介绍资料,制作成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既直观,又配有文字,免去了教师大量的口头介绍,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情绪,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让学生身在课堂,却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美术课中常有一些绘画或制作过程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一遍遍示范,针对这样的课,我根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复杂的教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
如在教学二年级《我喜欢的鸟》时,学生对怎样变出一只美丽的鸟感到手足无措,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做好鸟形的基础上,通过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出示很多圆形为主的不同物体,用flash软件把各个物体相联系起来,制作一个渐变的动画效果,把物体和鸟形紧紧相连。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地找到了物体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都发挥所长,制作出了许多美丽的鸟。
总之,儿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幻想的年龄,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充满想象。他们能以自己特有的形象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通过动手将思维形象变为可视形象。这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观察、审美、记忆、想象、思维、创造与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