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已三年多了,它创新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了我们每位教师的心中,很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获益匪浅,得到了许多新的启示。笔者在此略谈这几年的心得,与同道交流。
注重文化情境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不可避免要受到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因此,鉴赏这些作品时就需要联系当时的文化情境,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蕴,并且也能更广泛地接触中外文化。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贡布里希就将情境作为正确理解图像的三个变量之一。
在欣赏徐悲鸿的油画《田横五百士》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了我省著名旅游区田横岛的风景片,随后给学生讲述了秦末齐国旧王族田横因不屈刘邦而自刎以及跟随的五百将士纷纷蹈海而身亡的悲壮故事,讲故事的同时配以低沉的音乐来烘托气氛。同学们听后感慨万千,为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而叹服。那徐悲鸿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呢?我提示学生根据这幅画的创作年代,通过历史知识来想象当时的社会背景。同学们很快得出答案,并明白了徐悲鸿的创作意图是借古喻今,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广大人民奋起抗击日寇,捍卫祖国,从而加深理解了这幅著名的作品的内涵。
通过类似的几节课,我深刻感受到老师要尽可能地联系美术作品创作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及所依托的条件,引领学生置身于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探索与发现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高层次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风格特征和内蕴。
注重学科互通
在美术教学中,很多时候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辅助教学。比如在讲抽象艺术这一课,因抽象艺术很难理解,学生会感到要么高深莫测,要么平淡无奇,因乏味而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我先从语文新教材第一册乔治·桑的《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谈起,因为学生们已学过这篇课文,所以都了解乔治·桑是把听交响乐时的心理感受用优美、激情、跌宕的文字语言描述下来,于是我引导学生明了音乐还可以用美术语言表现出来,如美术中最基本的语言元素点、线、面、色等。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我提前准备好了《爵士乐》的曲子,《爵士乐》热情的旋律立即飘荡出来:像铜管乐器一样明亮的黄色线,霓虹灯光般的红蓝灰小点。有学生认为它还在暗示人的各种心情,垂直的线条还让人联想到百老汇的街道,色彩显示了它的繁华,学生在相互间研究探讨中解决了问题。接着我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喜爱的音乐来涂抹自己的抽象艺术,虽然他们画得仅可称为涂鸦,但里面却流淌着他们热爱创作的情感。这样原本一堂乏味的抽象课因借用其他学科反而生动活泼起来。学科互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习的热情,还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 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学科互通不仅促进了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还能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与探究的精神,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
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
著名的汉代武梁祠坐落在我市嘉祥县,武梁祠的汉画石像是古老珍贵的历史文物。我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休息日带领几名爱好美术的学生实地考察,采取拍照、访问、做笔录的方式,回来后我又做成PowerPoint 课件给学生播放,由带去的学生做解说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针对这一节课,我又衍生出对周边美术现象进行调查的想法,旨在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及综合创造能力,这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于是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休息日,去参观访问考察周围的美术现象,如博物馆、古建筑、手工艺作坊等,并写出调查报告或观后感,学生们积极参与,认为这一活动新颖而具有很大的意义,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美术原来包罗万象,能折射出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有些同学还要积极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活动中去。
充分利用我们周围的文化自然资源,不仅为学生创造出立体式课堂教学,锻炼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还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创造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陶冶了情操。
立足传统尊重多元文化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的前提下,我们应重视对本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否则就有可能失落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美术作为文化的载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运用多媒体使学生欣赏到大量我国古代经典的美术作品:精湛的工笔画,大气磅礴的写意山水,恢宏雄健的古代雕塑,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巧夺天工的园林艺术等等,无不折射出五千多年祖国辉煌的文化发展,学生们大开了眼界,啧啧称赞或惊叹连连,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独树一帜与博大精深而感到自豪。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发扬、复兴中华文化的精神。世界是多元文化并存的,只有充分了解她的多样性,并在尊重各国文化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当学生对西方一些现代画派产生的艺术感到不理解,并产生排斥、讽刺现象时,我及时引导,让学生了解由于地域、民族传统的差异,使得世界美术文化之间存在着风格、流派、技法、构图、色彩运用和材料运用等多方面的差异。逐步让学生欣赏、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美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