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程君房、方于鲁为代表的歙派,墨品典雅高洁;以汪中山、邵格之为代表的休宁派,所制油烟墨颇负盛名,墨品华丽精致。程君房、方于鲁各著有《程氏墨苑》、《方氏墨谱》墨史巨作传世,是文人制墨之实践者。清代,徽州的制墨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制墨中心在歙县、休宁、婺源三县。墨肆林立,名家辈出,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家先后崛起,制墨世代相承,盛名远扬,后人称作四大墨家。此时,墨的品类众多,墨的制作也趋于完善。制墨在徽州已成为一大产业,并有逐渐向外扩展的趋势。墨已成为实用与艺术兼有的文房珍品。
赵正范先生藏墨十余年,所得颇丰,今以自藏清代墨编为《清墨鉴赏图谱》一书,书中各墨俱有彩图和拓片,并从正背、侧面、顶面多个角度全面展示墨品的风采。书中的文章也有作者独到的见解。墨谱一类的书籍,明清、近现代时有付梓,但与其他文物收藏类书籍相比,还是十分稀少。《清墨鉴赏图谱》的出版,丰富了图书市场,对初学者普及了墨文化知识,对收藏、研究者提供了参考实物,对广大的读者也是一次艺术的巡礼。
墨是中国传统书写工具的必要组成部分,分为天然墨和人造墨两种。一般使用的人造墨,是由碳素单质和胶类相调合加工而成。
1982年湖北江陵九店砖瓦厂五十六号战国墓出土的墨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人造墨,时代为战国晚期早段。战国秦汉时期,墨由手工捏制而成,形状不规整,研墨时需搭配研子以磨出墨汁。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墨模的发明,制墨技术有了新的提高,墨的形状趋于规整,产量也有所增加。唐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墨业的兴盛。产地由汉代的扶风、隃麋、延州三地扩展到易水和潞州。安史之乱后,北地一批制墨名手奚超等迁至安徽歙州,开始徽墨称雄墨业的历史。明代徽墨的生产有了新的局面,出现了以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