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
50
岁了?!
本报讯 50岁,在中国人的认识里是“知天命”的岁数。9月,典型的包豪斯德式锯齿型建筑798艺术区迎来了50岁生日。798艺术区管理办公室将举办创意文化节庆祝其前身——“718联合工厂”建厂50周年。主办方还特地邀请当年参与798厂建设工程的原民主德国工程师贝卡尔和多布拉斯重游故地,与798的老厂长、老工人进行“历史性的会面”。
150多位原民主德国专家参与援建
北京798艺术区所在的地方,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前苏联、原民主德国援助建立起来的。1952年,联合厂在京郊毫无工业基础的酒仙桥地区筹建,1957年开工生产。当时,原民主德国副总理厄斯纳亲自挂帅,在原民主德国专家的指导下建设,主要使用的也是原民主德国设备。
据档案记载,1957年,原民主德国44个院所与工厂的权威专家曾参与这一工程的设计和建造,最多时150多位来自原民主德国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参加了这一工厂的修建。贝卡尔等人还因此获得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的友谊纪念章。79岁的贝卡尔和80多岁的多布拉斯将于9月28日到798,见证其50年的变化。
798里的包豪斯
当年,原民主德国一家建筑机构负责联合厂庞大的建筑设计,它和当年的包豪斯学校在同一个城市,两者在建筑精神层面上是共通的。
联合厂具有典型的包豪斯风格,是实用和简洁完美结合的典范,原民主德国人在建筑质量上追求高标准,比如,抗震强度的设计在8级以上,而当时中苏的标准都只有6至7级;再比如,为了保证坚固性,使用了500号建筑砖;还有,厂房窗户向北,而当时一般建筑物的窗户都朝南,这种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天光和反射光,这就保持了光线的均匀和稳定。
2002年以后,一些艺术家、文化公司看中这一衰落厂区内宽大的工厂建筑、便宜的租金,纷纷租下一些厂房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形成了今天的798艺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