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6版:油画
3  4  
PDF 版
· 随时代脉动 透时空意象
· 历史中国众生相:
1966一1976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历史中国众生相:
1966一1976

  由今日美术馆、泰康人寿、嘉德在线、寒舍空间联合主办的徐唯辛“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画展于11月18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新馆隆重开幕。展览展出了徐唯辛创作的63幅2.5米 ×2米巨幅油画。

  作品《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以尺寸巨大、客观描绘的黑白肖像群,结合肖像简历文本,再现“文革”期间的各种人物形象——既有呼风唤雨的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又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从一个独特的侧面记录“文革”历史在人们心中的痕迹。这个绘画肖像系列具有双重的纪念性:它既是个人自传性的,也是集体记忆式的;既是私生活性质的,也是国家的宏大政治性的;既是一般性的留存式的,也是具有批判意味的反思性的。这批作品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历史的追问。通过朴素的描绘,在当代语境中对“文革”历史进行现象学还原,显示出史诗般的庄严。

  展览的策划人王明贤认为“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21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作品。它不是一般的肖像画,它的价值不在于个体情感、性格的再现,而是提出了一系列沉重的历史问题。考虑到我们对历史问题的态度,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对现实的挑战。徐唯辛的这一肖像系列实际上是介于绘画与观念之间的艺术行为,创作始于对人物的选择、组合与再认识。在岁月流逝30年之后,画家用冷静的笔调复现那一段历史,让他们的形象比肩而立,等待现实的追问。徐唯辛的新作是对遗忘迷雾的突破,是对人性的思考。他的这一组肖像提醒我们:遗忘决不等同于从未发生。

  在艺术过分商业化的今天,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复制自己、复制他人,用一种流水线生产的方式把握商机。而就在这种时代环境中,徐唯辛能够用个体的方式,占据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一个时代立像、为民族的苦难立像、为人性立像,这正是一个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格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最好体现,也正是当代艺术真正的本原所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油画 00046 历史中国众生相:
1966一1976
2007-11-24 48256DEA008181F548257398000ABDB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