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5版:美育
3  4  
PDF 版
· 考卷应把握与阅卷老师的关系
· 高考素描头像步骤解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考卷应把握与阅卷老师的关系
□山东省枣庄二中 梁化中 孟韶峰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考卷是给阅卷教师看的。阅卷教师是特殊的读者,考生应该遵循心理相容的原则,了解、尊重阅卷教师,唤起阅卷教师参与交流,注重把握与阅卷教师的关系。

  一、对立关系

  考生所面对的读者是具有不同个性特征,出于某种共同要求而构成的特定群体。阅卷老师是一群极为挑剔且不留情面的批评家,不会因为你是考生而对你留情面,任何与他们的心理需求不吻合都会遭到排斥。高度警觉更容不得考生在考卷里的半点虚伪、高傲、欺骗或乱编乱造,这将会扩大考生与阅卷教师的心理距离,他们不会耐着性子去看他们不感兴趣的考卷。

  二、合作关系

  阅卷教师是考卷得以存在的必要前提。没有阅卷教师的考卷是毫无意义的。对于考生来说,其高考的成败与价值,也从根本上取决于阅卷教师的认可程度和合作态度。考生是高考考场美术作品的引导者,阅卷教师则是考场创作过程的实际推动者。从主动理解高考考卷的内容到自觉呼应作品情感,从接受高考考场美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到认可考生的创作风格,尤其是对高考考场美术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的种种不足和失误,给予足够的宽容与谅解,都是阅卷教师对考生及其高考考场美术作品的真诚合作。

  阅卷教师理性的感知、理解与认可的过程是阅卷教师从思想到感情的投入与参与,借助考卷为纽带建立起的阅卷教师与考生的交流过程。这决定考卷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要说服阅卷教师,感染阅卷教师,就不得不具有具体生动的创作价值,不得不具有较强的艺术吸引力和审美感染力。

  三、不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考卷之于阅卷教师要完成一个“引起注意—求同存异—激发热点—引起交流”的心理进程;阅卷教师之于考生也要经过一个“疑虑、戒备或者渴望—认可或者满足—参与交流”的心理行程。两个行程同步进行,而高考考场美术作品构成的诸要素,无论是主观的,如考生的思想观点及其表达方式、阅卷教师心理情绪的变化等,还是客观的,如使用的颜料质量差、字迹书写不工整、不美观等等,甚至连一些偶然性的因素,也会干扰阅卷教师的注意力,影响了阅卷教师的心理,从而使高考考场美术作品的得分受到影响。

  一个考生要想取得考场作品的成功,首要的是充分认识、重视并妥善处理好自己与阅卷教师的关系,而不应该仅囿于某些空洞的创作技巧上。事实上,创作方法及其创作技巧,大多都是着眼于如何更科学地处理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的,为处理作者与读者关系服务的。一句话,高考中的任何创作技巧与方法,都应利于考生更好地创作,阅卷教师更好地阅读,才能使两者更好地做到心理相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美育 00035 考卷应把握与阅卷老师的关系 □山东省枣庄二中 梁化中 孟韶峰 2007-12-8 48256DEA008181F5482573A3002DEF0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