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名字不仅仅是符号,也是一种文化。它内涵了人的理想、希望以及生活态度、价值取向乃至含有宿命思想。我不便贸然肯定罗剑钊教授的名字就一定会对他的人生存多大影响,但就我对罗老的了解,颇感他是“名”副其实。罗老从艺近50年,以前以从事版画木刻而功成名就,获取了版画界的最高奖——“鲁迅版画奖”。后来,或许是因为水印木刻与中国画内在的水韵墨彩的联系,或许是因为江苏画家的山水画情结所致,罗老又剑锋一转,直接杀入中国山水画。罗老在江苏敢由版画而又剑指中国山水画,可见其所具有的胆识与魄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罗老是从20年前开始转攻山水画的研究与创作,其早期的山水画喜好表现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在题材上是其水印木刻的延续,也是他从事版画创作期间经常深入苏浙皖一带对生活与自然的感悟:又有感而发地引入山水画创作中,画得清丽、温婉,体现出江南山水画的柔美与情趣。后来经三峡之行,罗老又画了一批大山大水,笔法也趋向泼辣犀利,画面有剑拔之势雄浑之感,有所创新。并由此确立了作品的外秀内刚且意境优美的总体风貌,也获得了行内专家“金陵山水又一家”的美誉。
山水画是人格化的艺术。情景交融、“画”人合一是中国画最重要的特质。“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说的是山水画创作一定要有主体精神与思想的融合和自我个性与情感的彰显。画之精神就是人之个性,所以“画如其人”。罗老的作品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表现江南山水的柔美,却隐含着阳刚之气,画大山大水的雄浑,却又不失江南山水的秀润。整体且大气的视觉魅力,犹如他正直刚毅个性的体现,这正是他的人格、画品和情感的融合。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他多年从事水印木刻积累的艺术特征对山水画的渗透与影响。而且能剑出偏锋,脱落畦径,在江苏的山水画地盘上很快地抢占了制高点,从而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