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4版:阅读
3  4  
PDF 版
· 中国民间美术的
“精神之链”
· 关照自然 高逸灵秀
· 广识博览 寻幽探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民间美术的
“精神之链”

——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读后记
廖少华
  国家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以来,社会上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逐渐高涨,这种形势来之不易。1989年,吕品田先生便撰写了《中国民间美术观念》一书,1992年付梓后便引起了广泛关注。时隔15年后,我们读到他修订再版的《中国民间美术观念》,著作视野之开阔,内涵之丰富,论证之缜密,且图文并茂,为我们研究中国民间美术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全景式画卷”。

  《中国民间美术观念》作为一部学术研究的著作,首先读者感触到作者那分难得的学者责任。吕品田先生在修订版自序中坦率而又叹惋地说:“百年来,面对西方世界的物质优势和强势话语,国人坚持自身文化立场的信心受到前所未有的动摇”,中国处于“非西方民族文化既遭到外力的冲击,又受到内部滋生的文化殖民意识的干扰”,“随着民族机制的毁坏与失落,文化建设偏离了民族化发展轨道,这种文化上的‘水土流失’,使得曾经生机活泼、花繁叶茂的民族民间文化植被日趋枯萎。”这些话是中国有良知的文化人的心声,体现了当代中国学者对国家和民族文化建设的崇高责任。

  政府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之后,意味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而如何将这种复兴落实到具体的文化建设中,吕品田的这部著作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文化发展的基本策略。民间美术与中国文明史俱生,原生态的民间美术历史久远,又与中国各社会发展阶段的生活“鱼水之亲”,要建设发展真正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与文化,决不可忽视这种文化的本原。吕品田认为从国家主管部门到国人,都应该认识到“从意识形态和文化政策上积极调整,激活民俗,还民间艺术的汪洋活水,让人民群众自发的创造和发展真正属于他们的艺术和文化”;而实现这种文化战略,又“首先需要在基础理论层面取得对事理或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这一策略,对中国文化的长远建设和加快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间美术观念》内涵十分丰富,以下对我启发至深:1、此书明确提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民间美术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有机体,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方面都贯穿着一条富有生命力的精神主脉——民间美术的‘观念’,这是一条贯穿中国民间美术的‘精神之链’”。这一概念,避免了将民间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仅仅局限于表现形式与形象上的研究,更加切入和贴近其特征与本质,是将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整体文化深层内涵与规律研究的科学认识。2、此书在确认民间美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后,继而在认同“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既包含显型式样又包含隐型式样”的观点基础上。从文化学角度论述了中国民间美术中这两种生存样式的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的渗透和相互影响;进而从艺术学角度加以对比、作更具体深入的分析,论证民间美术形态特征和审美趋向上的“动态性”、“混合性”、“恒常趋同”,以及“求生、趋利、避害”三种功能倾向的主题,中国民间美术的精神均包含在体现人们文化观念、精神生活和其具有综合特征的表现图式中。

  概览全书,从中国民间美术观念的提出,从观念内涵到观念基础、观念流变、观念特性、观念的表现、审美趋向、作为符号结构和民间美术的发展预测,精彩之处,令人目不暇接,为我们研究中国民间美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维和理论参照。

  (廖少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阅读 00044 中国民间美术的
“精神之链”
廖少华 2008-1-19 48256DEA008181F5482573C4000BFB5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