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在京召开的中国美协年会上,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作了题为《时代呼唤“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的中国美术家协会2008年度工作报告。报告中除针对2007年中国美协的工作情况做出了总结,还制定了2008年、2009年未来两年中国美术发展的大致走向和计划。其间,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吴长江。
吴长江与我们娓娓道来,平和、可亲。他一再恳切地对我们说——希望大家对美协工作的报道不拔高,如实写。美协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和想要做的都是要把最好的中国艺术呈现给人民。
中国美术界不能只有热闹
记:在您关于2008年度中国美协工作的报告中我们发现,一些美术界的新现象、新问题,开始纳入到美协今明两年的视野中。比如艺术类考生队伍的日趋庞大,将在今年举办已经沉寂了28年的“全国青年美展”,美协对北京798艺术区的调研工作。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将关注和服务对象指向了中国的年轻艺术家群体。
吴:实际上,这三方面的内容还只是初步的调研。2000年过后,中国艺考人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膨胀,也是当下美术界的一个共识。庞大的美术人群,可能会为我们输送更多的青年美术家力量,但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这些问题,我在院校工作时体会特别明显,现在学美术的年轻人跟过去意义上的美术青年很不一样,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家长希望孩子有书读,有学上的产物。而且,这种心态也影响到了研究生的质量,很多在校研究生虽然能写点论文,但对艺术却没有激情。
青年美术家队伍的庞大,也为选拔人才增加了难度。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着各色各样的渠道,或许,在外界看来中国的美术界很热闹,但热闹过后呢?能有多少年轻人会沉淀下来呢?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美术界不能只有热闹。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单纯依靠全国青年美展,毕竟青年美展的力量十分有限。
这次工作报告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抓美术创作的质量,重点是抓年轻艺术家。中国美术事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新的人才参与进来,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年轻一代美术家不仅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群体,更是中国美术的未来。对青年美术家队伍的创作问题,我们也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过在京学生代表大会,联合在京的七八所艺术类院校,共同讨论这些问题。
798被称作艺术区,其中有各类的艺术形式。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艺术掺杂在其中,很难评价其好坏。目前有好多美术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并不参加工作,很多就集中在北京,聚集在798一带的艺术区中。我从双年展办公室也了解到,本届北京双年展国内投稿作者中,有很多就居住在798艺术区,而且是主动投稿,这在过去并不多见。这反映了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展示欲望,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国家力量在调整展览范围后,开始激发出了年轻人的热情。
调研798艺术区的目的,实际上是要了解艺术区以及里面的青年艺术家。通过一步步的调研,文化部门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时,就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对于798的调研,美协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计划形成,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一步梳理细节,开展具体工作。
加大力度整合美术资源
记:青年美术家创作队伍的壮大,也意味着我们拥有着巨大的资源优势。也不仅是年轻一代,在老年、中年两代的美术创作力量上,我们也有着自身的优势,但庞大且显得有些杂乱的存在情况,对美协下一步的工作肯定是不小的挑战。面对这些,美协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将具体围绕哪些方面展开?
吴:工作报告中,我们基本上明确了将控制数量、强调学术、树立品牌,作为下一步美协的工作重心来抓。邵大箴先生曾经提到了一个词语——“整合”,我觉得非常适合美协接下来的工作方针。当下国内的美术界展览繁杂,渠道太多,因此真正能协调并整合好各类资源,是首要任务。
下一步的工作,则是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办一些凸显美协作风的学术性展览。如果我们集中力量做一些学术性强的展览,不仅可以打造美协的号召力,同时也可以带动整个美术界的风气。比如去年的北京画院、上海画院携手庆祝50年的大型回顾性展览,不论是从展览思路还是作品质量,本身就具备美术史的价值,学术性自然不言而喻。我们要树立为中国美术做事情,就需要做这一类形式的展览。
整合资源不仅仅应该体现在青年美术家群体上,专家的资源也需要我们整合。在我们的调研中,也有画家给我们提意见,希望专家的队伍要壮大,确实这也是中国美术发展的内在需求,所以,美协也在呼吁建立美术家专家资源库,协调利用好我们既有的专家资源。中国美协不是万能的,美协的职能里面有国家对美协的要求,也有我们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如果说这些资源整合不起来,工作报告也只是一纸空文。
现有展览机制需要创新
记: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能看到,在接下去的2008、2009两年中,美协将陆续举办一系列大型展览,比如全国青年美展、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展览、十一届全国美展等,在同中国美协艺术委员会的专家组交谈中,我们也了解到,不少门类希望能在这些大型展览中重新焕发生机。在今明两年的展览准备工作上,美协会不会有针对性地做大范围内的调整?
吴:当下大量的美术展览,水平参差不齐。展览中的很多作品只求形式上好看,对绘画形体把握不够,有些雕塑显得卡通化,没有内涵。去年,中国美协曾组织艺术家到墨西哥组织艺术交流,墨西哥的壁画艺术造型特征强烈,强调体量。在观看他们的创作草图时我发现,他们实际上就是面对具体模特进行创作后,再加以提炼、强化,当一些东西强化到非常突出的状态时,就变成了壁画。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奇特,但这些恰恰是我们的美术家缺少的。
现在很多作品过于表面化、简单化,因此还是要鼓励青年美术家要实践,才能画出真正感人的东西。为此,我们也呼吁美术家深入大自然,走出去写生。之所以需要美术家采风,就是需要我们身临其境地创作,有感而发。
在鼓励美术家创作好作品的同时,面临即将到来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其实我们的展览机制也需要改革,比如说作品的入展渠道,各省美协怎样保证把好的作品推荐出来。现在的美术门类太多,界限不明显,导致很多作品被划为“另类”,美术门类自身就形成了矛盾,对我们现有的展览机制改革提出了要求。过去的全国美展中还有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等门类,现在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过去也曾出现过雕塑和油画结合的作品,最终是把雕塑去掉,只留油画部分。而那些欧洲普遍在用的雕塑和平面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如果参加全国美展,我们应该本着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们?这些都是我们的展览机制中要面临的问题。也表明,全国美展在省市区部分的入选评比,还需要专业界定组织的介入。
还有就是评选环节。需要怎样的机制来完善评选,入选者需要怎样的条件,评委以怎样的视角评审,并且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些技术性的东西,都是中国美协在展览机制上亟需改进的。
对外展览没有影响力
就是浪费国家的钱
记:在工作报告中,您针对中国美术能更好参与到国际语境内的交流,提出了“走出去 请进来”的口号。“走出去”中,您谈到要推出有“中国气派”的当代美术精品工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以及近10年来的精品力作,进入国外主流社会的视野,进入国外高端博物馆、美术馆。“请进来”中,您谈到利用“第三届北京双年展”的契机,让更多国外艺术家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吴:去年有两件事情给我刺激很大,一件是上面提到的中国美协与墨西哥美术家的交流。当时我们问墨西哥艺术家对中国美术家了解多少,他们的回答是一个都不知道,要知道墨西哥的壁画艺术家在我们国内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还有一件是挪威美术家组团来中国与我们做交流时,谈到了一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他们讲,要把最好的美术给人民。为此,中国美协统一了思路,我们认为不仅是在创作中,即使是美术普及,我们也应该拿出好的作品,拿出去展览的东西更要是精华。事实上,我们有太多好的东西没有整理,更没有走出国门。
切实提高中国美术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是中国美术界的基本共识,是中国美协当前的工作重心,也是中国美协长久的立身之本。在现行阶段,这些问题也到了应该解决的时刻。前10年,大为同志为中国美协积攒了资源,接下来的10年,美协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其中的精品分离出来,呈现给人民,展示给国外。把握好美术创作这一环节,用我们最大的力量把好的作品介绍出去,走出国门,让英语世界里的人们更好地认识我们中国美术。
中华美术要体现出自身特色,就要进一步打造“中国气派”的美术作品,让我们的美术作品既要有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综合体现,又要有中华文化大气磅礴、底蕴深厚、品位独特的文化气象。创作具有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美术家的神圣使命。
为了我们的美术作品能更好地走出国门,美协正在一步步联系落实博物馆、美术馆等展览机构。现在我们的作品拿出去展览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展览,没有影响力,就是在浪费国家的钱。因此,我们的目标是能把中国好的美术作品留在国外,国外收藏中国美术作品的面扩大了,中国美术的影响也就出来了。
中国美术主动走出国门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呼吁让国外艺术家团体到中国来。为此,我们也在北京积极筹办国外艺术家工作室,让国外的艺术家到中国来,能够深入地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