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代书坛以权力话语引导广大作者倾心于“二王”书风之时,一种传统艺术发展空间的多相性行将萎缩,书家风格个性与创作者的主体情态旋即归拢于千人一面的低俗窘境。对传统书艺的理解与消化,在不同知识结构与文化修养的背景映射下,其水平悬殊之大必然因人而异!不可否认,在“二王”帖学一路书法的转承上,曾造就了许多书法大家,他们之所以能自立门户,绝不属简单地对笔法、章法等技术要领的原样承袭,他们的成功更多地是在书学观念上与古人剥离,亦即与古为新。当代取法“二王”书法者,大多数作者以轻巧佯装简淡,以轻狂扮演飘逸,以染缣儿戏高古,颓锋败笔,一派硬笔面貌,何韵味之有?
因而,当代取法“二王”书风而有一得之见者就显得难能可贵。在书界本人的朋友圈子中,有多少个能在自己书法创作中契合传统书艺精神的书家,笔者眼下还不能一一揆出,但与我交往已近十年的王凤保绝对就属一个。
王凤保,甘肃天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书法出入“二王”诸帖,兼用碑版浑厚之气润其齿颊。他于《圣教序》用功最勤,兼及《兰亭序》、《十七帖》、《书谱》等。在创作中,他不囿于晋唐刻帖之瘦硬积习,适体施以圆润之笔,悬管聚锋,柔毫外拓,注重墨法的浓淡并用,同时在章法上增益跌宕节奏,使其书破其成规而毫不逾矩。尤其,他以开阔的求知襟怀和宽阔视野,从现代书家白蕉《题兰卷》上着眼,倾心玩味白蕉字法之变,从而觅得入古出新的创造性经验,乃至于他在学习隶书《张迁碑》上又借道于何子贞的笔法实践——不薄古今,这就意味着王凤保在舍近求远或者舍远求近的偏颇路向上,都做到来自于人生体验的圆融与通汇。王凤保作书常常以驾轻就熟的创作意识焕发生机,以质体的转合控制整体章法的律动。某次,王凤保在诸多观者面前(尤其还有当代书法高手——蜀中刘云泉),他从容挥毫书作数幅,笔到意出,刘云泉深赞其笔法熟练,又称其书作静穆隽永,极乎自然,富有书卷气和创新精神。
在平日与他的交流中,王凤保有一句口头禅叫“白气的”。其实,这是天水口语中关于某人做事甚或审视艺术作品时对其浮浅无根的批评。笔者措其辞并映照于书法,“白”必然是一纸空文,了无底气还有什么功底、厚度、深度可言?而王凤保在他首选帖学之后,又借汉隶之浑厚弥补帖字之单薄。他创作帖字每以碑书之拙、之厚壮其气,创作碑字则以帖字之清、之曲尽其灵。在生活中,他每当观赏纯习帖者作品时多谓其单弱,反之,又谓纯习帖者缺乏灵动。无疑,这是王凤保多年沉浸并游刃于碑帖间之后对书法审美的经验之谈。功夫不负有心人。自1998年以来,王凤保书法作品先后多次参加全国、省市重大展览并获奖。他曾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2005年《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展等。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在与王凤保睽违两年后对他在书法上的进步做了如此评价:“用笔熟练,结字每有奇异之处,章法能随意安排,了无俗气,难为,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