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0版:评论
3  4  
PDF 版
· 技进乎道
· 痴迷不“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技进乎道
□王学岭
  我在书法这块园地辛勤耕耘了许多年,撒下过许多种子,并不时以汗水浇灌,虽没有长出美丽的花朵,但我的劳作还是得到了回报,作品参加过不少展览,也获过不少奖励。这当然算不上什么大收获,与历史上和并世的书家相比,更是微不足道。但春种秋收,无私的大自然必然会尊重勤奋者的劳作,书坛的老前辈和年轻的同行曾给予我诸多的厚爱,不能不令我备感欣慰。

  我苦苦摸索了多年,寻觅着适合自己个性才情的书体,不断调整着学习和创作的方法,就像农民种地摸索不同的作物和种植方式一样。自己的不懈努力当然至关重要,但接受他人的指导、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也很关键。因此,我非常感念许多恩师和朋友,在我彷徨的时候,他们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指导,也包括许多无私的援助,使我受益匪浅,终生铭感。在书法的传承过程中,老师的口传心授,书友间的切磋交流,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我多年学书有什么心得的话,这一点是首先必须提到的。尊师重友,是书家必须具有的美德。

  我很早就立定决心,摒弃其他杂念,从楷书入手,我常与人说“笨人用笨办法”。常言说:老实人终究是不会吃亏的。我的“笨办法”还真使我受益了。仔细地思考一下当代书坛的创作现状,楷书创作还真是不怎么景气,尤其是唐楷,许多人都认为已没有出路了。也许正是人弃我取,钻了“空子”,才使得我的楷书创作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我更相信是唐楷本身具有的极大魅力。无论别人怎么看,我都坚持认为,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唐楷依然是书艺的一种最高境界。并不排斥魏碑。康有为有“崇魏卑唐”之说,虽如此,但他也并非一味卑唐。事实上,我学楷书原先是从魏碑入手的,并且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来才接受欧阳中石先生的建议改写唐楷的。《兰亭序》真迹不存,传世者乃唐人的临摹本,虽为行书,实多楷法。我学习和创作楷书,得益于对《兰亭》的研习并不在少。

  小楷似乎是我留给书坛的印象,由于我的参展获奖作品最初多以小楷面目出现的。创作小楷也只是我学书的一个历程。唐代碑、志楷书大字作品并不多,当代书法展览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展厅效应,人们大都创作大字大幅作品,相比之下,唐楷只能算作小字了。我在学习和创作楷书过程中,为求精致,有意将唐楷再缩小来写。前面说过,我曾得益于《兰亭》,《兰亭》字形也并不大,颇利于学习和创作小楷。当然,我也深入临习过《玉版十三行》以及赵孟頫、文征明、王宠等人的小楷作品。经历了以上碑帖的临摹,总能于我手下留下点痕迹。如果认为我的小楷略有特点的话,那正是我所临摹过的多种碑帖痕迹的叠加与流溢。我确实创作了不少小楷作品,但与其说创作,毋宁说是一种“老实”的书写,只是求精求熟而已。当然,熟能生巧,巧极趣生。书贵自然,如果说我的小楷还有些可取的话,也只能说不假雕饰,略得自然天趣而已。

  楷书之外,我比较钟情于行书,也学习和创作过一些篆、隶、章草作品。行草书是当代书家最喜欢创作的书体,因其最易于表达书家的情感,故我也每每寄情于斯。对于行书,我依然是“笨人用笨办法”,走的是传统的路子,取法“二王”,崇尚晋韵,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最近,有不少朋友建议我创作篆、隶、章草,虽然我并不奢求做一位全能的书家,但不断挑战自我,应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人贵立品,书法亦然。人无品不立,书无品不传,人生在世,就应终生学习,书家更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和修养。昔东坡论秦少游草书说“技进而道不进则不可”,书家贵在“技进乎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文系《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王学岭》后记,有删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评论 00030 技进乎道 □王学岭 2008-3-15 48256DEA008181F5482574080030405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