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3版:阅读
3  4  
PDF 版
· 读《石鲁手稿》、《石鲁的时代与艺术》后感
· 中国绘画史写作的主体意识
· 书海钩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读《石鲁手稿》、《石鲁的时代与艺术》后感
■王 凯
  前段时间空暇时,翻出了去年广东美术馆为“于无画处笔生花——石鲁艺术大展”精心编制的两本画册《石鲁手稿》、《石鲁的时代与艺术》。细细读过后,心底萌生了很多暖意。

  一位艺术家不平凡的艺术人生和坎坷的人生之路。无论如何,都很想与读者一同分享一下这两本书。

  两本书都有厚厚的500多页。《石鲁的时代与艺术》以石鲁艺术生活年表为基础,以编年史形式构成画传体例,突破了以往一般的画册的编排方式,集中汇集了石鲁作品500件,其中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写生稿、速写等,以及石鲁各时期生活照片和手稿材料。可以说,按照时代与艺术两条经纬的编织,较完整地体现了石鲁的时空坐标,从中可以详尽清晰地窥视石鲁艺术生活的履痕和艺术风格的嬗变过程。

  另一本《石鲁手稿》则主要是以图片为主。这些图片除了对石鲁在延安整风时期的思想集结外,大部分由石鲁家属提供手稿真迹影印成册,包括石鲁的文章、诗词、杂记、剧本等,很多是首次发表的文字,生动地展现了石鲁的思想感情。并且,几乎每张图片都被放大到了——我们可以详尽看清每个字的程度,基本上一页就是一张图片。该书的编者这样在书中写到:《石鲁手稿》一书,是石鲁社会理想、人生观、文化修养、艺术观念的真实披露,是石鲁思想文献的原生态表白,更是研究石鲁的最基本、最原始的资料,有助于让当下乃至以后的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石鲁的作品和人格,也是考察还原石鲁与那个时代艺术家独特和典型的思想“田野标本”。

  因为喜欢旧东西的缘故,每去到一家名家纪念馆,我都对馆内一些残留的手稿和照片特别留意,这些文字和图片特别能勾起我对那些逝去岁月的想象。凭着这些只言片语,我往往都会构思自己对艺术家的生活场景的遐想。记得曾在杭州潘天寿纪念馆里看到一片纸头,是“文革”期间潘天寿先生要求入院就医的申请表及内容陈述,从中不难看出那个年代文化人的无奈与凄凉。还有一封潘天寿写给妻子的信,信中大致内容是“下次来时可给我带来过冬的衣物,(其中有一件)衣服虽然破旧了,但补补还可以穿。我们年纪也都大了,要多注意身体”,虽然短短的几句话,却让人读了格外感动。感动的倒不是因为潘先生的文笔多好,而是纸头上所写内容虽朴实无华却温暖受用。

  将关于石鲁的这两本书拿在手里反复品读,更是省去了参观纪念馆时的仓促,让我可以静下心来仔细品读,自由构思我心目中的石鲁。书中很多内容让人看了不免惊奇,这里我们不妨摘录一点内容:石鲁出生在四川一个地主家庭,家有千顷土地和万卷藏书楼。其母是简阳书法大家王国桢之女。在这样一个优越的家庭条件下,石鲁为了追求自己向往的真理,毅然逃出家庭束缚,转战陕北。石鲁二哥冯建吴同样也是新中国第一代书画家。冯建吴在石鲁幼时曾邀请黄宾虹入川执教,这对石鲁后来走上绘画之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其中有一段讲述石鲁“文革”受迫害时,逃出“牛棚”走进巴山深处、企图逃回老家的文字,让我印象格外深刻。从中能真正地感觉到一个孩子般的石鲁、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外闯荡,委屈难过时,最想念的就是家,也只有家才是可以庇护自己的港湾。

  石鲁一生还用钢笔写下了很多文字。这其中不仅有他对绘画的感悟、诗歌辞赋,还有为自己写的思想自传,更曾写过名为《毛泽东》的电影文学剧本。其间他的字体一变再变,从开始的潇洒遒劲到后来的规矩死板,从中很容易看出不同年代下,他的思想状态。

  以前也曾看过很多关于艺术家个人的传记图书,内容多是按照时间顺序直述艺术家生平,或以文学化了的个人视角演绎艺术家的生平,少有以史料构建为主、介绍为辅的形式出版的图书。读过此书后,不自然间就会形成一个对石鲁明确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又是基于自己的感悟和区别于以往的传记,是一个活生生存在着的石鲁,一个很难被人忘却的石鲁。这样一来,就为将来研究品读石鲁的人们提供了最原始的一手素材,同时也为年轻的艺术家、年轻的一代人了解老一辈艺术家、特殊年代下逝去的人们,还原了无比真实的数据。

  由此书也想到了时下出版图书的问题。作为一名读者,每个人都希望读到好书,真实的书,这也是作为阅读者的真实心愿。然而,当下又有很多书却是为拔高艺术家而生,为吹捧艺术家而作,近了看是歪曲了现实,远了讲却是扭曲了历史。相比而言,事关石鲁的这两本书,却是还原为主,少有评论,因而就更谈不上扭曲了。什么是好书?什么书值得读?我认为,好的书是要为读者思绪的蔓延提供基础,读者在此基本上可以有自己的考虑、自己的认识,这才是好书!

  从这一角度出发,这两本书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该书虽是简单的资料再现,却无比真实,让人不禁充满了唏嘘与回想。最后,摘出书中石鲁在人生最后时间里写的原始文字,与读者共同分享:

  曾经有一个老头半夜预感他天亮就要死了。中午他在太阳下抽着烟,还活着——非常奇怪;

  我每一分钟都在搏斗。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地死去,我还有许多事情没做:

  有许多本子,我还要写东西;存了多年的宣纸,还没有画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阅读 00033 读《石鲁手稿》、《石鲁的时代与艺术》后感 ■王 凯 2008-3-22 48256DEA008181F548257411005325BA[] 2